.jpg?w=1)
.jpg?w=1)
顯赫北美私人珍藏 (Lots 653-655)
元 倪瓚
江亭山色圖
細節
元 倪瓚
江亭山色圖
水墨紙本 立軸 一三六八年作
81.8 x 33.4 cm. (32 1⁄8 x 13 1⁄8 in.)
題識:二月雨聲從子月,三江舟檝住吳江。
春愁不醒如中酒,浪著狂風撼客窓。
戊申(1368年)三月十日叔珪友契邀游僧舍,以此紙索畫。戲冩江亭山色並題近詩右方,瓚。
謝常(14世紀)題跋:江寒碧樹倚蒼煙,亭枕滄浪水接天。
極目鳥飛山色外,雪灘漁唱荻花邊。
躄樵。
鈐印:湖山清氣、謝常、彥銘
藏印:笪重光(1623-1692):江上外史、笪在辛氏
王鴻緒(1645-1723):儼齋秘玩
弘曉(1722-1778):怡親王寶、明善堂覽書畫印記、怡府藏書畫印、冰玉主人珍玩
王季遷(1907-2003):王季遷印、曾歸竹里館
江亭山色圖
水墨紙本 立軸 一三六八年作
81.8 x 33.4 cm. (32 1⁄8 x 13 1⁄8 in.)
題識:二月雨聲從子月,三江舟檝住吳江。
春愁不醒如中酒,浪著狂風撼客窓。
戊申(1368年)三月十日叔珪友契邀游僧舍,以此紙索畫。戲冩江亭山色並題近詩右方,瓚。
謝常(14世紀)題跋:江寒碧樹倚蒼煙,亭枕滄浪水接天。
極目鳥飛山色外,雪灘漁唱荻花邊。
躄樵。
鈐印:湖山清氣、謝常、彥銘
藏印:笪重光(1623-1692):江上外史、笪在辛氏
王鴻緒(1645-1723):儼齋秘玩
弘曉(1722-1778):怡親王寶、明善堂覽書畫印記、怡府藏書畫印、冰玉主人珍玩
王季遷(1907-2003):王季遷印、曾歸竹里館
來源
王己千收藏。
現藏家得自上述藏家。
現藏家得自上述藏家。
出版
出版:喜龍仁,《中國繪畫》第七冊,倫敦,1956年,第126頁。
鈴木敬編,《中國繪畫總合圖錄第一卷:美國,私人》,東京大學出版會,東京,1983年,第I-94頁,圖版A14-039。
《藝苑掇英》第38期,上海人民美術出版社,上海,1988年,封面。
方聞,《超越再現—八世紀到十四世紀中國書畫》,紐約大都會藝術博物館,1992年,第491頁,圖引198。
《倪瓚畫集》,上海人民美術出版社,1992年9月,第17頁,圖版17。
高居翰,《畫家生涯:傳統中國畫家的生活與工作》,哥倫比亞大學出版社,紐約,1994年,第73頁,圖引3.1。
《海外藏中國歷代名畫》第四卷 遼 金 西夏 元 明,湖南美術出版社,1998年12月,第175、178頁,圖版111。
周積寅、王鳳珠編,《中國歷代畫目大典:遼至元代卷》,江蘇教育出版社,南京,2002年5月,第449頁。
潘安儀、艾倫.艾弗利爾,《觀想自然:中國繪畫五百年》,康奈爾大學赫伯特.F.詹森藝術博物館,伊薩卡,2010年,圖版7,第46-47頁及封面。
楊凱琳,《王季遷讀畫筆記》,中華書局,北京,2010年,第326頁,圖引71。
田洪,《王季遷藏中國歷代名畫:第一卷》,天津人民美術出版社,天津,2013年,第159頁,圖版74。
田洪編,《王季遷藏畫集》1宋元編,天津人民美術出版社,天津,2018年6月,第345頁,圖版59。
著錄:高居翰,《中國古畫索引:唐、宋、元》,加州大學出版社,伯克利,1980年,第312頁。
《倪瓚年譜》,人民美術出版社,北京,2009年,第233頁。
徐邦達,《古書畫過眼要錄.元明清繪畫》,紫禁城出版社,北京,2015年,第155-156頁。
佘城編,《元代藝術史紀事編年》,天津人民美術出版社,2017,第662頁。
鈴木敬編,《中國繪畫總合圖錄第一卷:美國,私人》,東京大學出版會,東京,1983年,第I-94頁,圖版A14-039。
《藝苑掇英》第38期,上海人民美術出版社,上海,1988年,封面。
方聞,《超越再現—八世紀到十四世紀中國書畫》,紐約大都會藝術博物館,1992年,第491頁,圖引198。
《倪瓚畫集》,上海人民美術出版社,1992年9月,第17頁,圖版17。
高居翰,《畫家生涯:傳統中國畫家的生活與工作》,哥倫比亞大學出版社,紐約,1994年,第73頁,圖引3.1。
《海外藏中國歷代名畫》第四卷 遼 金 西夏 元 明,湖南美術出版社,1998年12月,第175、178頁,圖版111。
周積寅、王鳳珠編,《中國歷代畫目大典:遼至元代卷》,江蘇教育出版社,南京,2002年5月,第449頁。
潘安儀、艾倫.艾弗利爾,《觀想自然:中國繪畫五百年》,康奈爾大學赫伯特.F.詹森藝術博物館,伊薩卡,2010年,圖版7,第46-47頁及封面。
楊凱琳,《王季遷讀畫筆記》,中華書局,北京,2010年,第326頁,圖引71。
田洪,《王季遷藏中國歷代名畫:第一卷》,天津人民美術出版社,天津,2013年,第159頁,圖版74。
田洪編,《王季遷藏畫集》1宋元編,天津人民美術出版社,天津,2018年6月,第345頁,圖版59。
著錄:高居翰,《中國古畫索引:唐、宋、元》,加州大學出版社,伯克利,1980年,第312頁。
《倪瓚年譜》,人民美術出版社,北京,2009年,第233頁。
徐邦達,《古書畫過眼要錄.元明清繪畫》,紫禁城出版社,北京,2015年,第155-156頁。
佘城編,《元代藝術史紀事編年》,天津人民美術出版社,2017,第662頁。
展覽
紐約,大都會藝術博物館,“藝術家兼收藏家:王季遷家族收藏中國繪畫精品展”,1999年9月3日至2000年1月9日。
伊薩卡,康奈爾大學赫伯特.F.詹森藝術博物館,“觀想自然:中國繪畫五百年”,2010年4月10日至6月13日。
三藩市,亞洲藝術博物館,“細膩自然:14世紀至18世紀的中國繪畫”,2015年3月3日至11月1日。
三藩市,亞洲藝術博物館,“心靈之山:中國山水之旅”,2024年7月11日至2025年1月27日。
伊薩卡,康奈爾大學赫伯特.F.詹森藝術博物館,“觀想自然:中國繪畫五百年”,2010年4月10日至6月13日。
三藩市,亞洲藝術博物館,“細膩自然:14世紀至18世紀的中國繪畫”,2015年3月3日至11月1日。
三藩市,亞洲藝術博物館,“心靈之山:中國山水之旅”,2024年7月11日至2025年1月27日。
更多詳情
此私人收藏由一個顯赫的美國華人家族經歷四十餘年精心薈萃而成,堪稱北美最重要的中國書畫私人收藏之一。該家族與王季遷、方聞教授等重要學者及收藏家交往密切,對推動中國書畫的學術研究、鑑賞及普及有深遠影響,亦在藝術與教育領域作出卓越貢獻。2023年,佳士得有幸為該家族呈獻方聞教授舊藏陳淳《墨花懷馨》,創下港幣28,810,000的斐然佳績。本次呈獻之作品屢經重要出版與展覽,充分彰顯此家族獨具遠見的收藏眼光。
清閟絕塵:倪瓚《江亭山色圖》筆墨意象
倪瓚(1301-1374),號雲林,元無錫人,家富有,好讀書作詩,能書擅畫,明末為董其昌等奉為元朝四大畫家之一。倪瓚家藏古籍書畫頗富,畫以董源為師,變其山石披麻皴為折帶皴,又參以諸家,與黃公望、王蒙往還友好,切磋取法,得益尤多,於繪畫一道乃得傲然當世。董其昌《畫禪室隨筆》說:「雲林畫法,大都樹木似營丘(李成)寒林,山石宗關仝,皴似北苑(董源),而各有變局。」其畫圖中一河兩岸的結構,以及疏簡清逸的筆墨風格,尤為後世效法。
《江亭山色圖》據倪瓚款識畫於:「戊申(1368年)三月十日」,因友人邀遊僧舍以紙索畫,遂有此作。倪瓚繪作此畫時已是晚年,江南已結束元末以來群雄競逐的戰亂,政歸朱明,建號洪武,社會漸趨安定。這一年倪瓚從雲間回到笠澤,畫作書題甲子,不寫新朝洪武年號,見得倪氏一慣遠離政權的隱逸處世風格。畫中構圖屬於倪家山水常見的一河兩岸,近岸坡石上前後繪高樹五六株,品類不一,樹下畫小亭一座。亭在中國傳統屬於地方行政系統之一,漢高祖劉邦便曾為泗水亭長,至後世乃有郵驛、居停、休憩等諸多功能。到了元朝倪瓚筆下,亭成了一種簡潔意象符號的存在,用以表示畫中山水非荒郊無人,也代表著他多年飄泊江湖寄寓山水的羈旅心跡。職是之故,他的畫中多繪一小亭,成為個人寄居的寓意符號,後來明清畫人多有仿傚,成了高潔之士的表徵之一,而在根本上與倪瓚心境真實的反映相去甚遠。畫中間水面留白,形成上下兩岸之間無形空間紐帶的延伸,畫上方以渴筆勾皴遠山層巒連綿,略以濃墨米點,筆墨簡練。
《江亭山色圖》左方有「躄樵」謝常題詩一首, 謝氏元末明初吳江人,受業於楊維禎,隱居震澤。至清初有笪重光、王鴻緒諸家收藏,清中期為怡親王弘曉所寶,至近代為王季遷得於美洲,自上世紀中期以來,出版、展覽十數種,為海內知名倪雲林畫蹟,至可珍寶。
清閟絕塵:倪瓚《江亭山色圖》筆墨意象
倪瓚(1301-1374),號雲林,元無錫人,家富有,好讀書作詩,能書擅畫,明末為董其昌等奉為元朝四大畫家之一。倪瓚家藏古籍書畫頗富,畫以董源為師,變其山石披麻皴為折帶皴,又參以諸家,與黃公望、王蒙往還友好,切磋取法,得益尤多,於繪畫一道乃得傲然當世。董其昌《畫禪室隨筆》說:「雲林畫法,大都樹木似營丘(李成)寒林,山石宗關仝,皴似北苑(董源),而各有變局。」其畫圖中一河兩岸的結構,以及疏簡清逸的筆墨風格,尤為後世效法。
《江亭山色圖》據倪瓚款識畫於:「戊申(1368年)三月十日」,因友人邀遊僧舍以紙索畫,遂有此作。倪瓚繪作此畫時已是晚年,江南已結束元末以來群雄競逐的戰亂,政歸朱明,建號洪武,社會漸趨安定。這一年倪瓚從雲間回到笠澤,畫作書題甲子,不寫新朝洪武年號,見得倪氏一慣遠離政權的隱逸處世風格。畫中構圖屬於倪家山水常見的一河兩岸,近岸坡石上前後繪高樹五六株,品類不一,樹下畫小亭一座。亭在中國傳統屬於地方行政系統之一,漢高祖劉邦便曾為泗水亭長,至後世乃有郵驛、居停、休憩等諸多功能。到了元朝倪瓚筆下,亭成了一種簡潔意象符號的存在,用以表示畫中山水非荒郊無人,也代表著他多年飄泊江湖寄寓山水的羈旅心跡。職是之故,他的畫中多繪一小亭,成為個人寄居的寓意符號,後來明清畫人多有仿傚,成了高潔之士的表徵之一,而在根本上與倪瓚心境真實的反映相去甚遠。畫中間水面留白,形成上下兩岸之間無形空間紐帶的延伸,畫上方以渴筆勾皴遠山層巒連綿,略以濃墨米點,筆墨簡練。
《江亭山色圖》左方有「躄樵」謝常題詩一首, 謝氏元末明初吳江人,受業於楊維禎,隱居震澤。至清初有笪重光、王鴻緒諸家收藏,清中期為怡親王弘曉所寶,至近代為王季遷得於美洲,自上世紀中期以來,出版、展覽十數種,為海內知名倪雲林畫蹟,至可珍寶。
拍場告示
Please note the additional literature:
LITERATURE:
Paintings of Ni Zan, Shanghai People's Fine Art Publishing House, September 1992, p.17, pl.17.
請注意:本作品增加以下出版:
出版:
《倪瓚畫集》,上海人民美術出版社,1992年9月,第17頁,圖版17。
LITERATURE:
Paintings of Ni Zan, Shanghai People's Fine Art Publishing House, September 1992, p.17, pl.17.
請注意:本作品增加以下出版:
出版:
《倪瓚畫集》,上海人民美術出版社,1992年9月,第17頁,圖版17。
榮譽呈獻

Carmen Shek Cerne (石嘉雯)
Vice President, Head of Department, Chinese Painting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