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雅品味:清代宮廷繪畫珍藏

佳士得中國書畫部專家游世勳在11月28及29日佳士得香港「中國古代書畫」拍賣舉行前夕示範中國宮廷畫家常用的繪畫技巧

宮廷繪畫於過去十五年來備受藏家追捧,佳士得專家游世勳解釋當中因由。「即使宮廷繪畫的畫家受到嚴格的宮廷要求約束。」他們的作品仍能夠富有「個人風格以及出色的典雅品味」

1644至1911或1912的清朝年間,宮廷畫家也沿用一套特定的技法,例如以乾擦技法繪畫山巒,以潑墨、水帶墨及墨水自由流動的效果營造層次之間的留白效果。游世勳解釋,宮廷畫家專用的紙質亦同樣重要。

乾隆是清朝第四任君主,1735年至1796年間在位逾六十年,是中國史上在位時間最長的皇帝之一。游世勳稱:「乾隆皇帝的收藏其實主要來自於一些臣子供奉,再來就是繼承前朝的收藏。」但乾隆也有「供養一些宮廷的畫家,替宮廷皇室服務」,並委託他們創作特定的作品,箇中的代表作是董邦達的《桃源春曉》,此畫將於11月28至29日在香港舉行的「中國古代書畫」拍賣中呈獻。

乾隆帝亦愛好詩詞,並會為特定作品題詩,其中一幅最著名的作品是張宗蒼的《虛齋鶴夢》,作品同樣會於11月28至29日舉行的拍賣中登場。

研究宮廷繪畫時,畫上色彩奪目的印章是鑑定作品質素的重要指標。游世勳表示:「藏家會對比印章以追溯作品來源。」

1912年中華民國成立後,「很多宮廷的紙跑出來」,而二十世紀其中一位最重要的中國藝術家張大千,亦因而能取得他特別喜愛的宮廷用紙。張大千的鉅作《青綠山水》將會在11月26日於香港舉行的「先鋒薈萃」特拍中現身,在這場晚間拍賣中與其他現代及當代亞洲大師的作品平分秋色。

相關部門

相關拍品

相關拍賣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