彼埃·蘇拉吉:超越黑色

法國最著名的在世藝術家即將迎來其百歲壽辰, Deborah Wilk藉此機會向其請教多年累積沉澱的藝術智慧

soulages-gettyimages_880

Photo: Patrick Aventurier/ Getty Images. Artwork © Pierre Soulages, DACS 2019

偉大的抽象表現主義藝術家一般創作生涯都十分短暫,藝術愛好者若是好奇如果他們繼續在後現代主義的舞台上活躍下去,作品將會何去何從,便可以考慮從彼埃·蘇拉吉的創作中尋找答案。蘇拉吉可謂法國最成功的在世藝術家,其作於二十世紀中期的畫作身價可達七位數之多。

同古巴裔藝術家卡門·埃雷拉(時年104歲)一樣,蘇拉吉鮮少採用複雜元素,五十餘年來一直堅持近乎全黑的構圖畫作。他決絕投身於繪畫之中,為世人帶來一種純淨概念,揮一揮衣袖,便否定了繪畫中固有的雜亂無章。

「他絕對非同尋常,」蘇拉吉的紐約代理商多米尼克·萊維表示,她於2014年在自己的紐約上城區畫廊為彼埃·蘇拉吉舉辦個展,這是藝術家十年來在美國的首次個展。「他一生只追尋一個目的,不斷向有光的方向前進。儘管他的畫作都是黑色,但它們都在捕捉那一束光。」

萊維表示,蘇拉吉的藝術生涯「始於姿態繪畫,精髓自然是黑色,此後不斷砥礪前行,挑戰自我,從未停歇。他摒棄了經典姿態繪畫,而採取了另一種全新姿態。」

他鍾情於古代遺跡

蘇拉吉1919年出生於法國南部的羅德茲,幼時對家鄉的巨型石柱深深著迷:那是可以追溯至新石器時代晚期的神秘巨柱。17歲時,蘇拉吉的名字首次出現在羅德茲的弗納耶博物館中,但並不是因為藝術創作,而是因為他在一座史前墓葬旁發現了一批陶器碎片和箭頭密藏。

蘇拉吉的家鄉附近有一座知名的羅馬式修道院——聖斐德斯教堂。當一位老師嘲笑教堂中樸實無華的雕塑過於簡單時,他感到義憤填膺。正是站在這座十一世紀的巨大筒形穹頂下,蘇拉吉才萌生了藝術創作之心。1986年,藝術家有幸為聖斐德斯教堂設計新窗戶,並製造出一種全新的不均勻半透明玻璃。

彼埃·蘇拉吉(1919年生),《繪畫186 x 143公分,1959年12月23日》,1959年12月23日作。73 ¼ x 56 ¼吋(186 x 143公分)。2018年11月15日於佳士得紐約售出,成交價10,600,000美元。© Pierre Soulages, DACS 2019

1940年出土的拉斯科洞穴壁畫已有20,000年歷史,而1994年重見天日的阿爾代什省肖維岩洞壁畫則歷史更為久遠,對蘇拉吉的藝術創作都產生重要影響。

如上圖所示,藝術家採用的色調與在漆黑洞穴中繪畫的古代畫家一樣,大部分為厚重飽和的紅色、黑色和赭色。對蘇拉吉而言,這種原始粗獷的創作遠比精美模仿現實的古典藝術更加打動人心。

「我一直反對藝術進步這種愚蠢的概念。」蘇拉吉表示,「人們由此相信藝術是從最初的猶豫摸索開始,隨後才變得越來越有技巧,最終達成一種完美模擬現實的藝術崇拜。我必須要再三強調:藝術沒有進步可言,技巧可以漸臻成熟,但你不會因此達到理想境界。拉斯科和肖維岩洞的畫家從一開始起就創作出了頂尖的藝術作品。」


蘇拉吉的創作始於姿態繪畫

抽象表現主義風潮在紐約興起,席捲全球後的衍生潮流包括日本的具體派,以及南韓的單色畫。蘇拉吉在早期作品中已經預示這一藝術運動的誕生,是全身心支持抽象表現主義的戰後歐洲藝術家之一。

除了在家鄉法國備受讚譽外,蘇拉吉的聲望亦遠揚海外。「戰後歐洲藝術在1950年代達到高峰,蘇拉吉便是當中的領軍人物。」獨立策展人凱倫·T·巴特勒(Karen T. Butler)說道。「他的早期作品中可見其對物質和標記的興趣,從其作品題目中亦可見一斑,包括了畫作類型、尺寸,以及創作日期。它們並不具備象徵意義。」

詹姆斯·約翰森·斯維尼(James Johnson Sweeney)在1950年代擔任古根海姆博物館館長,是蘇拉吉的早期支持者之一,他曾寫道:「彼埃·蘇拉吉的畫作就如同一架巨大鋼琴的和弦一樣,雙手同時彈奏,按下琴鍵並靜止不動。」


漆黑如白雪

蘇拉吉創作時從不遵循腦海中已有的圖像,而是對面前的顏料做出回應,利用其黏性、半透明度和色彩直接創造出一種「標記」,觀者看到的瞬間便可以理解作品。

「我的畫作充滿詩意,觀者看到畫面的形狀和色彩後,無論投入怎樣的情感,都可以在作品中找到共鳴。」藝術家解釋道。「而對我來說,我作畫的時候沒有明確目的。」

蘇拉吉常常憶起自己童年時在白紙上潑灑黑色墨水。他姐姐的朋友問他在畫什麼,聽到他回答「白雪」之後樂不可支。

蘇拉吉現在認為,他那時是在嘗試令白紙在黑色墨水的襯托下,愈發顯得雪白無瑕。這一敏感直覺可見於藝術家成熟時期的所有作品中。


蘇拉吉與抽象表現主義藝術家

1957年,蘇拉吉在國際藝壇上受到廣泛關注,與山姆·弗朗西斯一同在東京國際展覽上拔得頭籌,亦於巴黎獲得溫莎獎。同年11月,蘇拉吉首次前往紐約,在知名的庫茲畫廊舉辦個展。

彼埃·蘇拉吉(1919年生),《繪畫195 x 155公分,1957年2月7日》,1957年作。76 ¾ x 61 1/8吋(195 x 155公分)。2014年2月13日於佳士得倫敦售出,成交價3,666,500英鎊。© Pierre Soulages, DACS 2019

紐約現代藝術博物館和古根海姆博物館熱情接待了蘇拉吉,當地許多藝術家亦對他表示熱烈歡迎。他受邀參觀了馬克·羅斯科威廉·德·庫寧羅伯特‧馬賽維爾法蘭茲‧克萊因等藝術家工作室。

馬塞維爾對蘇拉吉表示,美國人是唯一真正理解抽象表現主義的受眾,對此蘇拉吉回應道:「藝術應該被全世界所有人理解、熱愛並分享……我相信在藝術中,能夠凌駕於每一個體,乃至其文化背景之上的,只有其個人經歷而已。」

儘管蘇拉吉與馬塞維爾和克萊因等藝術家結為好友,世人亦常將其與美國同輩畫家相提並論,但他並不認為自己的藝術創作與美國藝術家有何相似之處。

1960年代獲得廣泛認可 

蘇拉吉在大西洋兩岸都深得藝術界敬意,於1960年代舉辦一系列著名展覽。1966年,詹姆斯·約翰森·斯維尼在休斯頓美術館為蘇拉吉策劃的回顧展拉開帷幕,紐約大都會藝術博物館亦展出其作品。

彼埃·蘇拉吉(1919年生),《繪畫162 x 130公分,1966年10月16日》,1966年作。63 ¾ x 51吋(162 x 130公分)。2019年3月6日於佳士得倫敦售出,成交價1,811,250英鎊。© Pierre Soulages, DACS 2019

上圖作品於1967年面世,並於1968年在蘇拉吉巡迴展覽中亮相,此次巡展在蒙特利爾當代藝術博物館揭幕。

晚期作品——超越黑色

1979年4月,蘇拉吉在創作中得到了改變其隨後一生的啟示。他當時正在南法賽特港的工作室內以黑色創作畫幅。直到那時,藝術家都以這一與眾不同的強烈色彩進行創作。

他對完成的畫作不甚滿意,第二天早晨醒來之後卻有了不同看法。「我看到為畫作注入意義的不再是黑色,而是光線在深色表面上的反射,」蘇拉吉說道,「光線在顏料塗層上跳躍舞蹈,而在畫布平面靜止不動。一個全新的空間就此形成。」他最終將這一新空間命名為「超越黑色」。

「它們都代表了掩飾、存在,以及畫作的重量,」萊維如此評價「超越黑色」系列畫作。「而從某種程度上說,蘇拉吉也是一位雕塑家。」

蘇拉吉成功作品的創作過程並不總是順暢無礙

1950年代,蘇拉吉常將畫布平鋪於地上,在顏料尚未乾透時,以抹刀刮去圖層,顯露出鮮活生動的色調層次。

直至今日,若是一幅畫作並未達到預期,蘇拉吉便將其燒毀。只有當他感到畫面能與觀者息息相通時才會繼續創作,每一次落筆前都仔細思考,只為達成圓滿完整的生動畫面。

自12月11日起,蘇拉吉過去七十餘年來創作的最成功作品將於盧浮宮展出。這一大型回顧展題為「彼埃·蘇拉吉:全方位」(Pierre Soulages from Every Angle)。展覽將持續至2020年3月9日。

相關部門

相關拍品

相關拍賣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