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指南:五位拍賣界最注目的中國傳統書法藝術家

香港秋季拍賣將展示一系列傳統中國藝術,包括書法作品。 西方觀眾或會不能解讀這些優雅符號,但這些從明朝到今天的學術傳統標志著一個悠久的歷史。中國書畫專家柯少君在這裡給我們介紹幾位重要書法家。

mainimage

「中國書法主要包括五個書體:楷書、隸書、篆書、行書和草書,當中草書可算是最精彩的。

在現代世界有很多機會和方法,都可以達到稱得為成功之路,可是在幾百年前,努力學習的最後目標,是為了進入當朝政府成為官員和有一天揚名立萬。

公元十四至十七世紀,在中國的明朝二百八十年間,學者文人輩出,能夠在官場步步青雲的只有少數,有才華而不合官場性格的,或許可以在不同的領域寫進歷史上,那個領域就是中國書法」。

王鐸

明 王鐸 草書《為長正賢契臨閣帖卷》,水墨綾本 手卷 一六四三年作。估價:港幣8,000,000 – 10,000,000 (約美元1,030,000 - 1,300,000)。此作品將於2015年11月30日在香港佳士得舉行的中國古代書畫上拍賣。

王鐸(1592-1652)自幼學習書法,官仕明到清。 踏入五十之年,他在朝廷事業不順,只好把滿腔熱血放在詩書上,甚至把草書發展到其特殊風格的一筆書。 這卷草書臨閣帖就是在這「五十自化」時期的一件重要作品。

趙之謙

清 趙之謙 行書對聯,水墨紙本 立軸兩幅 一八七〇年作。估價:港幣500,000 - 700,000 (約美元65,000 - 90,000)。此作品將於2015年11月30日在香港佳士得舉行的中國古代書畫上拍賣。

趙之謙(1829-1884)是清朝傑出的書法家、篆刻家和畫家。畢生致力鑽研詩、書、印章雕刻、繪畫,成為當代最佳的代表人物。 他成功地改良前人傳統筆法發展技考而創造其個人風格,甚得後來書畫家及收藏家欽佩。

張瑞圖

明 張瑞圖 行草書法,水墨綾本 立軸。估價:港幣800,000 – 1,000,000 (約美元103,000 – 130,000)。此作品將於2015年11月30日在香港佳士得舉行的中國古代書畫上拍賣。

張瑞圖(1570-1641)寫此幅行草書法是在綾本上,綾布吸墨特別快速,控制墨的流動就更難。書法家必須經歷和熟悉材料的性質和處理筆墨的書寫時間。收筆時的 “ 飛白” 技巧,用毛筆內快用盡的墨水、掌握書寫的速度,而形成自然留白的效果。書寫長軸另一難度,是要保持縱向線,寫時自發流動,但每個字體仍不失其個性,不偏不倚。

收藏家王己千

王己千 《不薄今人愛古人》,水墨 紙本 鏡框。估價:港幣50,000 - 70,000 (約美元6,500 - 9,000)。此作品將於2015年11月30日在香港佳士得舉行的中國當代水墨上拍賣。

收藏家王己千(1907-2003)以收藏及鑑賞古代繪畫和書法著名,同時他也是才華橫溢的藝術家。文人學者往往使用書法作為其思想、情感和知識的抒發媒介,而這件作品則寫了唐朝詩人杜甫的一句七言詩“不薄今人愛古人”。王己千用當代的風格,表達了傳統的信息:尊重古人,亦不貶低今人。無論今人或古人的詩賦,只要是清詞麗句,皆有可觀之處。

王冬齡

5_wang-dongling

王冬齡 《亂書 – 花間詞》,水墨 紙本 鏡框。估價:港幣120,000 – 180,000 (約美元16,000 – 24,000)。此作品將於2015年11月30日在香港佳士得舉行的中國當代水墨上拍賣。

王冬齡(1945年生)的書法創作融合了古典風格以及各種形式的藝術和文化。 他認為,對書法來說最重要的是筆觸線條之美。他積極向世界推廣中國當代書法。他認為,通過不停的探索與實驗,中國書法藝術可以登上世界舞台。

相關部門

相關拍品

相關拍賣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