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蘭商業顧問基托·德·波爾與擔任室內設計師的妻子簡·高爾斯(Jane Gowers)跟三位孩子於1992年遷居德里時,對印度藝術一無所知。他們解釋:「我們才剛適應這個新城市,從未聽過胡森(M.F. Husain)或索薩(F.N. Souza)的名字。繪畫對我們來說純粹是具有語境意義的圖像。」
有一次他們獲邀至庫馬藝廊(Kumar Gallery),得以接觸到現代派隱居藝術家甘尼什·佩恩(Ganesh Pyne,1937-2013)的作品。他們憶述:「它就像向我們施了法術一樣。」他們買下那幅畫,並開始收藏印度藝術品,以此作為融入這個國家的途徑。基托說:「藝術是認識一個社會的關鍵。繪畫、詩詞、文學、音樂和舞蹈是人們藉以表達主張的有力方法。」
簡與基托·德·波爾伉儷(Jane and Kito de Boer)建議:「在負擔得起的範圍內追求卓越之物,而非甘於平庸。」這對夫婦擁有全球最全面的印度現代藝術珍藏之一,因此聽取他們的意見絕對是明智之舉。
夫婦倆現於其位於迪拜和倫敦的寓所擁有逾千件藏品,涵蓋出自十九世紀晚期至今的繪畫、雕塑及攝影作品,二人共花了四份之一個世紀來蒐羅。佳士得南亞現當代藝術總監Deepanjana Klein形容此珍藏是「這界別內的罕見珍寶」。
3月18日,逾80件德·波爾伉儷珍藏之臻品將於紐約上拍,尚有70件則於3月13至20日舉行的網上專場呈獻。

簡與基托·德·波爾伉儷位於迪拜的寓所。圖片重製自R. Dean及G. Tillotson著作《印度現代繪畫:簡與基托·德·波爾伉儷珍藏》,阿美達巴德,2019年
甘尼什·佩恩,《動物》,1972年作。蛋彩 畫布 裱於紙板。22 x 23¾吋(55.9 x 60.3公分)。估價:100,000–150,000美元。此拍品將於2020年3月18日佳士得紐約永恆熱忱:簡與基托·德·波爾伉儷珍藏呈獻
德·波爾伉儷珍藏建立之初,正值印度藝術於十九世紀晚期的重要時刻,藝術家開始拒絕英屬印度的西方學院式教學。佳士得南亞現當代藝術部專家Nishad Avari指出:「他們開始將目光放在東方而非西方,聚焦於出現在亞洲的各種藝術新猷。」
佚名,早期孟加拉畫派,《無題(有濕婆、梵天和黑天的宮廷場景)》,約十九世紀晚期作。油彩 畫布。30 x 41吋(76.2 x 104.1公分)。估價:20,000–30,000美元。此拍品將於2020年3月18日佳士得紐約永恆熱忱:簡與基托·德·波爾伉儷珍藏呈獻
至1900年,一個名為「孟加拉畫派」的民族主義藝術流派出現,此畫派以位於加爾各答的國立藝術學校為中心,領軍人物是在該校任教的畫家阿巴寧拉斯·泰戈爾(Abanindranath Tagore),亦即諾貝爾文學獎得主羅賓德拉納特·泰戈爾(Rabindranath Tagore)的侄子。
馬祖達爾(Kshitindranath Mazumdar,1891-1975),《薩都·哈利達斯之死》(Death of Sadhu Haridas),水彩 紙本 裱於板上。10 x 13吋(27.6 x 34.9公分)。估價:15,000–25,000美元。此拍品將於2020年3月18日佳士得紐約永恆熱忱:簡與基托·德·波爾伉儷珍藏呈獻
團體中的哲學家阿蘭達·考馬拉斯瓦米(Ananda K. Coomaraswamy)鼓吹一項全然屬於印度的藝術,並寫道「國家是由藝術家和詩人組成的」。他的這項主張,受到意欲創建一種具有古印度傳統之藝術的文化運動活躍分子認同。
隨著孟加拉畫派的民族主義興起,開始有藝術家想創造一種印度現代藝術。他們包括擁有明顯政治色彩的「加爾各答團體」(Calcutta Group)以及具影響力但存在時期短暫的「進步藝術家聯盟」(Progressive Artists’ Group),後者的領導為富有個人魅力的佛蘭西斯·牛頓·索薩(Francis Newton Souza,1924-2002)。

簡與基托·德·波爾伉儷的倫敦寓所,壁爐上方是佛蘭西斯·牛頓·索薩的畫作。圖片重製自R. Dean及G. Tillotson著作《印度現代繪畫:簡與基托·德·波爾伉儷珍藏》,阿美達巴德,2019年,第275頁。
德·波爾伉儷珍藏反映了從早期先鋒派至後印巴分治時代倡導者這項重要變遷,當中許多是家傳戶曉的名字,包括索薩、賽耶‧海德爾‧拉扎(Sayed Haider Raza,1922-2016)以及麥克布勒‧費達‧胡森(Maqbool Fida Husain,1915–2011)。
更多被納入德·波爾伉儷珍藏的藝術家還有佩恩、皮塔瓦拉(Manchershaw Fakirjee Pithawalla,1872–1937)以及巴達差亞(Chittaprosad Bhattacharya,1915–1978)——他們都在印度藝術發展史上擔當重要角色,然而可說是被國際圈子忽略了。
基托說道:「我經常被問到的第一個問題是,為什麼你們擁有這麼多孟加拉畫派的作品?然後我會說,要是你打算收藏歐洲藝術,自會擁有很多佛羅倫斯的畫作,而孟加拉是印度藝術的起源。加爾各答曾經是全球第五大城市,同時是印度藝術世界的中心。收藏藝術有助我們對孟加拉和加爾各答心懷欣賞與感激。」
拉美什瓦爾·布魯塔,《最終篇章》,1982年作。油彩 畫布。70 x 49⅞吋(177.8 x 126.7公分)。估價:250,000–350,000美元。此拍品將於2020年3月18日佳士得紐約永恆熱忱:簡與基托·德·波爾伉儷珍藏呈獻
夫婦二人表示,收藏過程的樂事之一,是與藝術家們隨歲月發展出來的情誼,尤其是他們跟當代藝術家布魯塔(Rameshwar Broota)的友情;雙方於1990年代首度碰面,藝術家亦自那時開始聲名鵲起。
事實上,正是布魯塔的海量畫作,讓夫婦二人深感他倆對於收藏印度藝術已達致一種執迷,而非僅止於熱忱。基托表示:「我們購藏這些藝術品是因為別無選擇,遇上無比出色的傑作實屬珍貴時刻……我們已跟以前不一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