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佳士得時鐘部國際資深專家Will Strafford表示:「佳士得呈獻琳瑯滿目的法國時鐘,以下是物色心儀珍藏時需要考慮的重點。」
年代——從路易十四到路易十六時期
時鐘的種類繁多,而且風格各異,因此在購買新時鐘時必須考慮不同年代。十七世紀末和十八世紀初分別被稱為路易十四時期(1643-1715)和攝政時期(1715-1723),當時的法國時鐘通常風格華麗,體積龐大。
例如這款由法國設計師兼路易十四的家具工匠安德烈‧查理斯‧布勒(André-Charles Boulle,1642-1732)製作的座地鐘(下圖),便採用當時流行的巴洛克風格。
路易十四時期銅鎏金玳瑁及黃銅鑲嵌烏木黑色座地鐘。據考為安德烈‧查理斯‧布勒製,約1710年製。高94英寸(238.8公分),闊20¼英寸(51.4公分),深10½英寸(26.7公分)。此拍品於2019年10月29日在佳士得紐約售出,成交價200,000美元
在其後的路易十五時期(1715-1774),時鐘的設計更加隨意,甚至更立體,例如下圖的掛牆「螺旋形」時鐘,人物均隱身於雲彩和貝殼之間。
路易十五時期早期銅鎏金螺旋形時鐘,據梅松尼耶的設計,約1735至1740年製,連相關機芯,鐘盤附有簽名「Robin」,巴黎製。高53英寸(134.5公分),闊22英寸(56公分)。此拍品於2018年4月20日在佳士得紐約售出,成交價100,000美元
若藏家希望擁有採用複雜精準機芯的時鐘,並配以古希臘和羅馬風格裝點的精緻對稱外殼,路易十六時期(1774-1792)的時鐘便是理想選擇。當時的時鐘仍然流行雕塑裝飾,許多設計更融入銅鎏金的人物。銅鎏金是一種十分精湛的工藝,由磨得極為幼細的高純度黃金舖在青銅上所製成。

路易十六時期銅鎏金、藍色及銀色金屬和深藍色大理石座鐘連水平旋轉鐘盤,Le Paute製作,1780年於巴黎製。高14¼英寸(36.5公分),直徑5¾英寸(14.5公分)。估價:70,000-100,000美元。此拍品將於2020年10月22日於佳士得紐約「黛華兄弟珍藏:巴黎品味在紐約」拍賣中推出
上圖的時鐘不僅是這段時期鐘錶工藝的完美典範,也是一項技術奇跡,反映啟蒙時期對科學的追求。
在其後的帝國時期(約1800至1815年)及1820年代的君主復辟時期,時鐘上的具象雕塑更強調敘事意味。下圖時鐘的人物裝飾重現特洛伊戰爭中赫克托爾(Hector)故事的其中一幕。
帝國時期銅鎏金壁爐鐘,十九世紀初製,外殼由安東尼-安德列·拉福里奧製作。高23英寸(58.5公分),闊19½英寸(49.5公分),深6英寸(15公分)。此拍品於2014年10月21日在佳士得紐約售出,成交價30,000美元
如果想購買價格相宜的法國巴洛克風格時鐘,不妨考慮十九世紀末的設計。Will Strafford表示:「它們的華麗程度足以媲美十八世紀的設計,但價格卻便宜得多 。」
形狀
另一個重要的標準是時鐘的形狀和大小。如果想將時鐘掛在牆上,螺旋形時鐘便最適合不過,例如上文的路易十五時期時鐘。

路易十五時期鑲銅鎏金黃檀木、鬱金香木及鑲嵌座地鐘,約1740年製。高95英寸(241.5公分),闊26¾英寸(68公分),深12½英寸(32公分)。估價:40,000-60,000美元。此拍品將於2020年10月22日於佳士得紐約「黛華兄弟珍藏:巴黎品味在紐約」拍賣中推出
若想尋找大型的座地鐘,可考慮上圖的款式。但如果想物色放在層架上的小時鐘,則可以選擇壁爐鐘,例如下圖如珠寶般精緻璀璨的路易十六時期時鐘。

路易十六時期晚期銅鎏金塞佛爾藍色陶瓷壁爐鐘,約1785年製。高23¾英寸(60.5公分),闊10½英寸(26.5公分)。估價:60,000-100,000美元。此拍品將於2020年10月22日於佳士得紐約「黛華兄弟珍藏:巴黎品味在紐約」拍賣中推出
體積更小巧的選擇則有旅行鐘。世上首個旅行鐘由阿伯拉罕-路易·寶璣(Abraham-Louis Breguet)於1812年為拿破崙皇帝設計。Will Strafford表示:「旅行鐘一般以鎏金青銅或黃銅和玻璃製成,通常搭載精密的機芯和多種功能,因而成為贈予科技愛好者的絕佳禮物。」
精緻法國黃銅大自鳴八天旅行鐘連全日曆、月相顯示、氣壓計及溫度計,Victorien Boseet製,編號613,約1880年製。高7½英寸(19公分)(手挽放下)。此拍品於2008年2月20日在佳士得倫敦售出,成交價36,500英鎊
上圖的十九世紀法國旅行鐘採用動力長達八天的機芯(一周只需上鏈一次),更附有完整的日曆、月相顯示、氣壓計和溫度計。
錶盤及機芯
法國時鐘有時會附有三個名字,分別是外殼工匠、錶盤工匠及負責錶盤琺瑯工藝的工匠。佳士得專家隨時樂意為買家講解哪個名字代表最佳品質。
Will Strafford解釋:「十八世紀上半葉的法國時鐘一般配以相當簡單的機芯,因此其收藏價值往往在於製作精緻外殼的工匠,而非複雜的機械結構。」
1750年代後,法國時鐘機芯在多項技術上有所突破。「如果你熱愛超凡的鐘錶技術,便應留意路易十五後期和路易十六時期的作品。巴黎是頂級機芯的產地。」
1752年,年僅25歲的費爾迪南‧貝爾杜(Ferdinand Berthoud)向巴黎皇家科學院展示一台座地鐘,並就太陽時間和平均時間之間的差異(一年可多達16分鐘)成功調校,這項複雜裝置稱為均時差。
下圖的時鐘是貝爾杜首批搭載此款機芯的時鐘之一,於2001年在佳士得以322,750英鎊售出,現藏於紐約大都會藝術博物館。
路易十五時期鑲銅鎏金鬱金香木及鑲嵌裝飾一個月動力儲存座地鐘連全日曆及均時差,費爾迪南‧貝爾杜製造,外殼由巴爾薩澤•利厄托製造。高86½英寸(219公分),闊24¾英寸(63公分),深12英寸(30公分)。此拍品於2001年7月5日在佳士得倫敦售出,成交價322,750英鎊
路易十六時期,羅伯特‧羅賓(Robert Robin)改善了均時差時鐘機芯的精準度。羅賓是法國國王與王后瑪麗‧安托瓦內特(Marie Antoinette)最喜愛的鐘錶工匠,他為下圖的黃金座台鐘製作均時差機芯,該時鐘於2018年在佳士得以200,000美元售出。
路易十六時期銅鎏金座檯鐘連均時差幾芯及恆動力裝置,御用鐘錶工匠羅伯特‧羅賓製造,巴黎,琺瑯裝飾由約瑟夫‧科托製作,鐘盤製作日期:1781。高16⅛英寸(41公分),闊8⅝英寸(21.9公分),深6¾英寸(7.2公分)。此拍品於2018年4月20日在佳士得紐約售出,成交價200,000美元
Will Strafford表示:「時鐘的琺瑯錶盤附有當時最頂尖法國琺瑯工匠約瑟夫‧科托(Joseph Coteau)的簽名,並飾以細節精巧的十二星座圖案,如此精美的細節通常會令時鐘更受歡迎。」

路易十六時期銅鎏金及白色大理石門廊鐘,約1785年製。亨利四世在門廊上方接受古典造型人物加冕。高43英寸(109公分),闊28½英寸(72.5公分),深5½英寸(12.5公分)。估價:100,000–200,000美元。此拍品將於2020年10月22日於佳士得紐約「黛華兄弟珍藏:巴黎品味在紐約」拍賣中推出
帝國時期後期(1800至1820年代末)和復辟時期(1814-1830),精細別緻的琺瑯鐘盤變得更受歡迎,也出現更多令人嘆為觀止的創新技術。
Will Strafford表示:「下圖的多錶盤時鐘由休伯特•薩頓(Hubert Sarton)製造,不但能顯示月相,還能顯示各地城市的時間。即使在現代的極致精密時計當中,也沒有多少能與之匹敵。」
比利時銅鎏金及黑色大理石複雜天文世界時間鏤空時鐘,休伯特•薩頓製造,列日,約1820年製。高23⅛英寸(59公分),闊12⅛英寸(31公分),深5¼英寸(13.5公分)。此拍品於2019年10月29日在佳士得紐約售出,成交價106,250美元
品相
檢查鐘身和錶盤表面是否有裂痕、瑕疵、磨損和維修的痕跡。專家建議:「要想一想『這些鐘腳是原廠出品嗎?』,或者『飾板是否曾經更換?』等問題。」
Will Strafford解釋:「上鏈孔附近的損壞是可能會維修的地方,特別是琺瑯鐘盤。機芯必須看起來整潔,雖然機芯時刻承受物理壓力,因此隨著年月逝去,零件通常會被更換。內部的空洞和日期不同的工匠印記,也可能顯示外殼和機芯的來源不同。」
他補充:「佳士得通常會請專業的時鐘修復師檢查特別複雜的機芯,確保機芯的各個零件都準確符合描述,但我們無法保證機芯的運作狀態,原因不難理解。」
來源
有機會購藏具有重要歷史意義的珍品,幾乎是所有類別的收藏最吸引人之處。

象徵真相與力量的帝國時期鑲銅鎏金紅木及Diehl et Guerhard陶瓷時鐘,約1805至1815年製。高22¼英寸(56.5公分),闊31½英寸(80公分),深6½ (16.5公分)。估價:60,000-100,000美元。此拍品將於2020年10月22日於佳士得紐約「黛華兄弟珍藏:巴黎品味在紐約」拍賣中推出
上圖的時鐘是為路易‧波拿巴(Louis Bonaparte)及其妻子奧坦絲(Hortense)製作,是來源顯赫的珍品。這一精美時鐘不但匯聚當時頂尖鐘錶學家的心血結晶,也展現最精湛的素瓷工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