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梅瓶的造型獨特,口小項細,由寬或圓肩逐漸收窄至窄小的圈足,從視覺上模仿站立的人體形態。
然而,佳士得中國瓷器及藝術品部國際董事曾志芬認為「梅瓶」,很可能由於「在宋朝早年用作儲存梅酒」而得名。
梅瓶在明朝亦十分常見,通常以單枝梅花點綴。雅緻的肩部形態符合永樂帝鍾情的「甜白」釉瓷器。直至這尊珍稀梅瓶誕生的乾隆年間,單色青釉瓷器才再次於宮廷中盛行。

清乾隆 粉青釉雕海水龍紋梅瓶六字篆書款。高 13 英寸(33 公分)。此拍品於2022年11月29日在佳士得香港重要中國瓷器及工藝精品拍賣售出,成交價81,060,000港元
乾隆在位的60年間是藝術文化發展的黃金盛世。曾志芬表示:「滿清王朝鞏固了宮廷的權力,並切斷與漢明前朝的歷史連繫。當時軍力鼎盛,經濟蓬勃發展,朝廷更不惜工本委託景德鎮御窯廠製作瓷器。」
此瓶品質上乘,估計於乾隆10年至20年間在督陶官唐英(1682-1756)的監督下製作。源自唐代的青釉在此時已發展成熟,在乾隆的祖父康熙全力支持下,陶藝工匠不斷改良青釉技術,降低鐵的含量。
「流麗的紋飾和柔和的半透明青釉,印證工匠大師的超凡技藝」——曾志芬
曾志芬表示本次上拍的梅瓶是專為粉飾宮殿和取悅皇帝而打造的珍品,相信此瓶能達成這兩個目的。
在中國文化的意象中,龍是仁君的象徵,工匠經常描繪於春分從冬眠中甦醒的神龍,從翻騰的海浪中飛入雲間翱翔,令天上降雨,滋養五穀。
此瓶繪有「一條三爪龍昂然佇立於正中,下有兩條靈巧恭敬的五爪龍」,曾志芬指「此乃常見的儒家意象,代表受人敬仰的長老把智慧和傳統價值觀傳授予下一代」。

她指出粉青釉細膩精緻,施釉工藝精湛,進一步凸顯盤龍、騰雲和湧浪的氣勢。
「紋飾必須利落而凹凸有致,讓半透明的釉彩流進較深的刻紋中,營造鮮明的色彩對比,使畫面更生動奪目。流麗的紋飾和柔和的半透明青釉,印證工匠大師的超凡技藝。」
此瓶並非首次上拍。1982年,美國藏家阿爾伯特‧凱勒(Albert Keller)委託拍賣此瓶,最終以60,500美元成交,在當時已是驚人高價。此瓶隨後成為香港著名企業家、慈善家兼中國古董鑑賞家徐展堂博士(1941-2010)的靜觀堂收藏之一。1996年,靜觀堂收藏於佳士得香港上拍,此梅瓶以3,540,000港元的高價矚目成交。
此瓶極其珍罕,可能為獨一無二。曾志芬指:「目前已知沒有相同的作品,最近似的是現藏於北京故宮博物院的一尊高58.9公分的天球瓶。這尊碩大的天球瓶同樣繪有飛龍騰雲的紋飾,圓柱形瓶頸四周飾以相疊的芭蕉葉,與此瓶身的葉紋相似。」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品
「單色釉瓷器一直深受不同世代的藏家追捧,而近年市場對這類藏品的興趣漸濃。造型和釉色多變的瓷器能融入現代家居的佈置,揉合古董和當代藝術概念,令人賞心悅目。」曾志芬補充道。
收取佳士得Going Once電子雜誌,精選所有Christies.com的熱門文章,以及即將舉行的拍賣及活動等最新資訊
此尊巧奪天工的粉青釉雕海水龍紋梅瓶將於 2022年11月29日在佳士得香港重要中國瓷器及工藝精品拍賣中矚目登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