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偉大的畫作會令你沉浸其中,流連忘返。」佳士得全球總裁彭肯南(Jussi Pylkkänen)這樣評價亨利‧馬蒂斯(Henri Matisse)1923年作於尼斯的《側臥的宮娥與玉蘭花》(Odalisque couchée aux magnolias)。「這是一幅會讓人完全被迷住的畫作。」
「1923年,馬蒂斯正處於創作巔峰時期。」彭肯南繼續說道,「在這裏,他呈現了一幅美輪美奐的畫作,畫中人是他最喜愛的模特兒亨麗葉特‧達麗卡賀(Henriette Darricarrère),她斜躺在馬蒂斯豪華的尼斯畫室裏,沐浴在明媚的陽光中。當你看到這幅畫的時候,你會被明亮的色彩以及構圖的完美平衡和比例所吸引。這是馬蒂斯巔峰時期的標志性代表作。」
「這幅畫經常出現在藝術歷史著作中,因此對我們來說再熟悉不過。當我在紐約郊外洛克菲勒家族的哈德遜松林(Hudson Pines)大宅裏第一次看到它的那一刻,就被它深深地吸引了。它掛在敞亮的客廳裏,畫中的模特兒亨麗葉特神情輕鬆自然,看起來就像在自己家裏一樣自在。或許,許多訪客在那樣優美的環境中也會有相同的感受。那是一個我永遠都不會忘記的時刻。」

亨利‧馬蒂斯《側臥的宮娥與玉蘭花》,油彩 畫布,60.5 x 81.1 cm.,1923年作於尼斯。估價待詢。佳士得紐約於2018年5月8日舉行的「佩吉及大衛‧洛克菲勒夫婦珍藏:十九及二十世紀藝術晚間拍賣」中呈獻此拍品。© Succession H. Matisse/ DACS 2018
亨麗葉特‧達麗卡賀是藝術史上最動人優雅的模特兒之一。「她能够擺出各種猶如雕塑般的非凡姿態,這令她成爲二十世紀最具有辨識度的模特兒之一:許多馬蒂斯最偉大的雕塑作品也都是以亨麗葉特爲原型的。而且我認爲,馬蒂斯以她爲模特兒所創作的最佳作品都保留了這些雕塑般的特質。」彭肯南指出。
當馬蒂斯於1921年從巴黎搬到法國南部後,創作理念有所轉變,對他而言,亨麗葉特正是他想要創作的繪畫類型的理想原型。「他想要創作愉悅感官的畫作,充滿了色彩、充滿了光綫。」彭肯南解釋說,「不過,他也想創作具有優秀繪畫結構的油畫,因此他花費了大量時間尋找可用於其畫室的道具,無論是放置在女模特兒身後的屏風、躺椅、美麗的木蘭花,還是一碗色彩鮮艶的橙子。」
同樣地,野獸派(Fauvism)風格到1920年代初期已大行其道。色彩被解放。「第一次世界大戰後,有一股回歸秩序的潮流。像畢加索(Picasso)一樣,馬蒂斯也創造了屬於自己的全新視覺詞匯,其中包括色彩、結構和形式,不過最重要的還是平衡與寧靜。這幅畫具備了所有這些元素。」彭肯南指出。

馬蒂斯《側臥的宮娥與玉蘭花》此前懸掛於洛克菲勒家族哈德遜松林大宅的客廳中。© Succession H. Matisse/ DACS 2018
在馬蒂斯創作《側臥的宮娥與玉蘭花》一作時,他也許處於人生最快樂的時期。彭肯南表示:「他可以非常自由地工作,展現出驚人的表現力。《側臥的宮娥與玉蘭花》這幅畫是從一角畫到另一角,並呈現出極佳的可塑性。」同時,畫作所用的顔料保留了原樣,馬蒂斯刻意讓顔料保持粉狀,以描繪出布料及織物那種原始的、合成的表面紋理。
當大衛‧洛克菲勒(David Rockefeller)從芝加哥現代派收藏家萊裏‧布勞克(Leigh Block)手中購入《側臥的宮娥與玉蘭花》時,他正致力於選購馬蒂斯市場上的最佳作品。在他的好友兼顧問阿爾弗雷德‧巴爾(Alfred Barr)眼裏,他「對於現代主義(Modernism)那個特定時期的意義、以及應當尋找哪些作品方面,確實具有最好的判斷力。」彭肯南强調說。
大衛‧洛克菲勒在1958年購入該作。此前在1951年,巴爾便對這幅作品讚美有加。毫無疑問,大衛‧洛克菲勒將購買這件名作列爲優先事項。在巴爾有關馬蒂斯的衆多評論中,他曾多次提及這幅作品的複雜度與出色之處。「這幅畫作一不小心就可能會表現出露骨的情欲,但馬蒂斯却有辦法將這種情欲幻化爲一種華麗的、概念性的感官感受,十分私密却又客觀具體。」彭肯南指出。
「《側臥的宮娥與玉蘭花》是佩吉和大衛‧洛克菲勒珍藏中,一件來自二十世紀初偉大現代主義畫家藝術生涯巔峰時期的標誌性作品。」他總結道,「毫無疑問,它是市場上最偉大的馬蒂斯畫作之一,在5月的拍賣會上勢必將引發激烈競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