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973年夏天,85歲的馬克·夏加爾在久別俄國逾半個世紀後,懷著激動的心情重踏故土。
俄國革命後,夏加爾的前衛畫作逐漸被政府視為不恰當,因此他在1922年攜同妻子貝拉(Bella)和年幼的女兒離開蘇聯,前往西歐。
夏加爾在翌年出版的自傳《My Life》中寫道:「在他們的眼中,我格格不入。」
然而,在1970年代初,蘇聯部分地區變得較為自由,當地文化部長更邀請夏加爾到列寧格勒(現在的聖彼得堡)和莫斯科遊覽10天,順道為在首都享負盛名的特列季亞科夫畫廊的夏加爾作品展揭幕。
夏加爾在列寧格勒與闊別逾50載的妹妹麗莎(Lisa)和瑪麗亞斯卡(Mariaska)重逢。他在旅程結束後不久表示:「我感覺……自己現在更強壯了。這次旅程很好,讓我能重拾活力,繼續創作。」
然而,令人驚訝的是雖然夏加爾年事已高,卻不用經常休息。他畢生努力創作,直至1985年離世為止,享年97歲。
佳士得香港將於2022年12月1日舉行「夏加爾的繽紛人生:藝術家舊藏傑作」第二部分拍賣,呈獻20幅夏加爾的晚年鉅作,大部分均為畫家創作於1960年代之後的作品(第一部分拍賣已於6月在倫敦成功落幕)。

馬克·夏加爾(1887 - 1985),《藍色村莊上空的裸女與公雞》。水粉 粉彩 蛋彩 彩色墨水 紙本。64.8 x 49.7 公分(25 ½ x 19 ⅝ 英寸)。此作於2022年12月1日在佳士得香港夏加爾的繽紛人生:藝術家舊藏傑作(第二部分)拍賣售出,成交價3,024,000港元
幾十年來,夏加爾一如既往喜歡採用幾個特別的人物角色,包括藍色的牛、屋頂上的提琴手、微笑的山羊、馬戲團的小丑、巨型公雞和飄浮半空的愛侶,這些角色在夏加爾別樹一幟的作品中經常出現。
雖然夏加爾否認與超現實主義有任何關聯,但這項藝術運動的先驅卻視他為「教父」。安德烈·布勒東(André Breton)表示:「夏加爾的作品奇幻無比,無人能及。」
夏加爾的畫作部分取材自幼時於維捷布斯克生活的回憶。維捷布斯克為現時白俄羅斯的一個小鎮,也是1887年夏加爾出生和成長的地方。不過,法國尼斯夏加爾美術館前館長讓-米歇爾·福雷(Jean-Michel Foray)認為,我們不應過分嘗試「解讀」其作品的含義。
他表示:「我們無法詮釋畫作的含義,因為它們是夏加爾人生的一部分,就像夢境中的人物。」
當看到《飛翔的藝術家》(下圖)這幅描繪畫家及新娘的畫作現身拍場時,我們不禁會認為畫中人是夏加爾和貝拉(二人年輕時在維捷布斯克邂逅並結婚)的化身,但福雷認為畫中的愛侶並非畫家夫婦的肖像,而是一種象徵。

馬克·夏加爾(1887 - 1985),《飛翔的藝術家》。油彩 蛋彩 畫布。129.8 x 96.8 公分(51 1/8 x 38 1/8 英寸)。此作於2022年12月1日在佳士得香港夏加爾的繽紛人生:藝術家舊藏傑作(第二部分)拍賣售出,成交價22,650,000港元
儘管夏加爾一生不斷描繪類似的人物角色,但他於晚年使用的濃烈色彩,卻相當富有新意。
這種創新突破有兩大成因。首先是夏加爾於1949年從巴黎移居蔚藍海岸旺斯山區的市鎮,後來再遷往聖保羅德旺斯度過餘生。地中海的明亮光線、色彩斑斕的景色、碧澄的大海和薰衣草田,也在其畫作中留下永恆印記。
另一個成因是夏加爾設計彩繪玻璃窗的項目。由1950年代初起,他便經常承接彩繪玻璃窗項目,包括法國蘭斯主教座堂、德國美茵茲主教座堂、英國奇徹斯特座堂、耶路撒冷哈達薩大學醫療中心的猶太教堂,以及紐約聯合國總部(他負責設計著名的《和平之窗》(Peace Window)。
夏加爾的彩繪玻璃創作,無疑也豐富了他的油畫作品,例子之一是其畫作《飛翔的藝術家》,他以黃色、綠色、橙色、紫色和白色將畫作分為三部分。
正如畢加索在亨利·馬蒂斯(Henri Matisse)於1954年離世前不久所言:「馬蒂斯逝世後,夏加爾便是唯一了解色彩的畫家。」

馬克·夏加爾(1887 - 1985),《五彩的村莊慶典》。水粉 水彩 畫筆 墨水筆 印度墨水 紙本。78.8 x 57.5 公分(31⅛ x 22⅝ 英寸)。此作於2022年12月1日在佳士得香港夏加爾的繽紛人生:藝術家舊藏傑作(第二部分)拍賣售出,成交價3,024,000港元
夏加爾晚年依然不斷進行藝術實驗,在創作彩繪玻璃的同時,亦開始以未曾用過的媒材創作,例如陶瓷、馬賽克和掛毯等。
在貝拉因病毒感染離世近10年後,夏加爾於1952年迎娶第二任妻子瓦倫蒂娜(Valentina),後者同樣身兼業務經理和妻子的角色,協助夏加爾處理各種事務,讓他能專心創作。
夏加爾出生於維捷布斯克一個信奉哈西迪猶太教的貧窮家庭,父親靠在鯡魚倉庫搬運木桶維生。當認識瓦倫蒂娜時,他已功成名就,過著兒時無法想像的安逸生活。此外,夏加爾更在1977年獲法國頒授榮譽軍團勳章的大十字勳位。
夏加爾晚年的創作是否受任何特定因素影響?美國哲學教授弗雷德·達爾邁爾(Fred Dallmayr)在著作《Marc Chagall: The Artist as Peacemaker》(2020年)中表示確有其事。

馬克·夏加爾(1887 - 1985),《娃娃與白星海芋》,約1956-1958年作。油彩 水粉 炭筆 鉛筆 紙本。65 x 49.7 公分(25 5/8 x 19 5/8 英寸)。此作於2022年12月1日在佳士得香港夏加爾的繽紛人生:藝術家舊藏傑作(第二部分)拍賣售出,成交價3,024,000港元
達爾邁爾指出夏加爾在經歷兩場世界大戰和大屠殺後,建立了一種「藝術性的和平觀」,畫作洋溢快樂和諧的氣氛,與「狹隘的私慾、任性和民族暴力」相違。
事實上,夏加爾的油畫一直也有這種特質,有趣的是他由1950年代起接受大型委託項目時,也一直抱持開放態度。從他設計彩繪玻璃窗的地點可見,夏加爾對天主教、新教、猶太教或非宗教場所都一視同仁。
達爾邁爾認為「夏加爾晚年的畫作明顯帶有某種多元文化主義」,並指他的畫作展現「他對其他人和文化的獨特本質非常包容」。
夏加爾晚年的另一重要委託項目,是於1960年代中期為紐約大都會歌劇院大堂創作的兩幅壁畫《音樂的源頭》和《音樂的勝利》。夏加爾藉此機會向過去的偉大作曲家致敬,特別是莫扎特。在《音樂的源頭》中,莫扎特像天使般翱翔於曼哈頓上空,擁抱其歌劇作品《魔笛》的角色。
「真正的政治應該以愛為基礎,因為[它]能帶來真正的和平」-馬克·夏加爾
當1945年二戰結束時,世界迎來長久和平的希望,但冷戰卻令希望徹底幻滅。當時夏加爾曾多次發表演說,闡述他的世界觀。
例如,夏加爾於1951年特拉維夫作品展開幕時表示:「我幻想終有一天,理想主義和純真的精神,會促使各地人民為正義而戰,[讓我們]擺脫恐懼的時代。」

馬克·夏加爾(1887 - 1985),《向維捷布斯克與巴黎的情侶朗誦》,約1980-82年作。油彩 蛋彩 油畫板。35 x 26.8 公分(13¾ x 10½ 英寸)。此作於2022年12月1日在佳士得香港夏加爾的繽紛人生:藝術家舊藏傑作(第二部分)拍賣售出,成交價3,528,000港元
作為世上最偉大的藝術家之一,夏加爾經常獲邀演講。他在1959年於芝加哥大學的講座上,預告了「搖擺六十年代」的其中一項信念:「真正的政治應該以愛為基礎,因為[它]能帶來真正的和平。」
然而,從莫桑比克到越南,各地依然戰火不斷,因此夏加爾於10年後在以色列議會為他創作的三幅掛毯揭幕時,亦承認自己的夢想尚未實現:「與愛相比,人類更願接受邪惡和不義。」
收取佳士得Going Once電子雜誌,精選所有Christies.com的熱門文章,以及即將舉行的拍賣及活動等最新資訊
值得強調的是,夏加爾是位藝術家,而非政治家,但其晚年的演說卻解釋了他當時創作的理念。
從繪畫這一為人熟知的媒材,以至採用和完全掌握嶄新的創作方式,夏加爾一生不斷尋求突破。由始至終,他的畫作都展現親切暖意和幽默感,還有促進世界和平的宏願,這一點在他於晚年創作的作品中尤其明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