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代靈獸的文化象徵

中國神話中的靈獸被視為能逢凶化吉的護佑,現透過「古今 | 佳士得」拍賣認識更多關於它們的文化象徵

pavilion-sale-hk-2017-march-cover-image

饕餮

饕餮是龍之九子之一,為第五子,最先出現在《左傳》。《山海經》記載「其狀如羊身人面,其目在腋下,虎齒人爪,其音如嬰兒。」饕餮既擁有羊的身體,眼睛還生在腋下,性格凶惡貪食,連自己的身體也吃掉。饕餮紋大量出現在飲食器具中,而且只描繪臉部,主要是為了實現勸誡作用,警惕世人切勿貪婪。至於龍的其餘八子則為贔屓、螭吻、蒲牢、狴犴、睚眥、狻猊、椒圖 、囚牛。

晚明/清初 鐵錯銀饕餮紋方鼎式蓋爐。估價:100,000—150,000港元/13,000—20,000美元。

清十八世紀 銅錯金銀仿古饕餮紋渣斗。估價:80,000—120,000港元/10,000—16,000美元。此兩件拍品將亮相於4月4日在香港舉行的「古今 | 佳士得」拍賣。

獬豸

獬豸是古代漢族神話中的瑞獸,又稱「任法獸」。相傳外形似羊、黑毛、四足、頭上有獨角,善辨曲直,當人們發生衝突或糾紛時,獨角獸能用角指向理虧的一方,甚至以角處決罪該萬死之人,使犯法者不寒而慄,因而也有「直辨獸」及「觸邪」的稱號。相傳帝堯的刑官皋陶曾飼養獬豸,遇上疑難不決之事都靠獬豸裁決,準確無誤。獬豸因此成為古代執法公正的化身。古代法官所戴的帽子則又稱為「獬豸冠」。

或為明初 鎏金銅獬豸鎮紙。估價:60,000—80,000港元/7,800—10,000美元。此拍品將亮相於4月4日在香港舉行的「古今 | 佳士得」拍賣。

或為明初 鎏金銅獬豸鎮紙。估價:60,000—80,000港元/7,800—10,000美元。此拍品將亮相於4月4日在香港舉行的「古今 | 佳士得」拍賣。

甪端

甪端神態狀似麒麟,擁有獅身熊爪,亦為獨角神獸。相傳甪端每天能行走一萬八千里,精通四方語言,而且只伴明君。據說甪端原叫角端,秦始皇認為角字字頭形似雙角,於是取消一劃,以甪字替代,借以強化甪端的形象特徵。明清時期甪端形象常用在薰爐、印章以及門前雕像,這與甪端的祥瑞之氣密不可分。

明十六/十七世紀 局部鎏金銅甪端香薰。估價:150,000—250,000港元/20,000—32,000美元。

明末/清初 銅錯銀甪端香薰 。估價:40,000-60,000港元/5,200-7,800美元。此兩件拍品將亮相於4月4日在香港舉行的「古今| 佳士得」拍賣。

摩羯

摩羯源自印度神話,又叫「摩伽羅」,相傳來自西天佛境,結合了鱷魚、鯨魚、大象等動物形象 ,特徵為龍首魚身,擁有長鼻利齒,並隨佛法遠涉山水,來到中國。在佛經《大藏經》中記載「其為海中大魚,可吞噬一切」,此即摩羯。

晚明 魚化龍銅爐。估價:60,000—80,000港元/7,800—10,000美元。此拍品將亮相於4月4日在香港舉行的「古今 | 佳士得」拍賣。

晚明 魚化龍銅爐。估價:60,000—80,000港元/7,800—10,000美元。此拍品將亮相於4月4日在香港舉行的「古今 | 佳士得」拍賣。

海獸與葡萄

而「古今 | 佳士得」的另一焦點拍品─「唐代海獸葡萄紋銅鏡」,則更深刻反映古人對神獸的認知,以及如何將其應用在生活藝術當中。

唐 海獸葡萄紋銅鏡。估價:700,000—900,000港元/91,000—120,000美元。此拍品將亮相於4月4日在香港舉行的「古今 | 佳士得」拍賣。

唐 海獸葡萄紋銅鏡。估價:700,000—900,000港元/91,000—120,000美元。此拍品將亮相於4月4日在香港舉行的「古今 | 佳士得」拍賣。

摩尼教於唐高宗至武則天時期傳入中國,而海獸和葡萄在摩尼教中皆有特別意義,葡萄在漢文化的演繹為多子多孫,而瑞獸則象徵武士。海獸葡萄鏡一名來自《西清古鑒》,海獸的「海」原非指來自海裡,而是海外所產的意思。古人喜歡以「海」字作為外來物品名稱的首字,如海榴、海棠、海紅花等等。海就是現在所謂的「洋」,因此「海馬」一詞在今天看來就是「洋馬」。

海獸葡萄鏡鏡面雕飾分三部分,內圈有海馬、天祿、辟邪等六隻靈獸,中間飾有一圈蜻蜓、蝴蝶,而外圈則為鳳、鸞、戴勝、孔雀四對禽鳥。每對之間又再間飾其他神獸。由於這類銅鏡顯示多種外來文化特徵,加上鏡中許多珍禽異獸難以辨認,因此又有「多謎之鏡」之稱。

而隨著摩尼教在中國發展,海獸葡萄鏡的使用也日益廣泛。可惜在會昌五年(845年),唐武宗李炎廢寺毀佛,同時排除一切外來宗教,流傳近一個半世紀的海獸葡萄鏡至此逐漸式微。而是次拍賣亮相的唐代海獸葡萄鏡,其大小及保存之完整,著實難能可貴,絕對是當時最重要的鏡類。

相關部門

相關拍品

相關拍賣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