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分鐘短談:紺氏舊藏藥師佛及千年菩薩立像一對

佳士得專家連懷恩細意鑑賞將於5月29日在香港呈獻的三尊造像,包括這尊曾於舊金山高級洋行擺放數十年的經典佛像。

頁頂圖片:

舊金山紺氏洋行(Gump’s)是1861年開業的著名奢侈品專賣店,後來於2018年結業。曾到訪洋行的顧客大概也會記得上圖聳立在中國藝術品部專家連懷恩身旁的巨型金色佛像。數十年來,這尊佛像一直坐鎮店內凝望每位顧客,並被形容為「店內展出的唯一非賣品」。

在二十世紀初,紺氏洋行是美國最享負盛名的亞洲藝術及家具供應商之一,主要買賣柚木家具、絲綢、緞料、地毯、銀器、銅器、瓷器及玉石。於1936至1957年任職紺氏洋行採購主管的洛瑪恬(Martin S. Rosenblatt )於1957年在京都購入此像。佛像送抵舊金山後,旋即成為洋行的標記;在此之前,洋行的同一位置展示的是一尊日本青銅佛像,後由紺氏家族贈予舊金山日本茶園(San Francisco’s Japanese Tea Garden)。

清十八世紀 御製木胎漆金藥師佛坐像 。佛像:高68吋(172.7公分);連同漆金木底座:高95吋(241.2公分)。估價﹕30,000,000-50,000,000港元。此拍品於2019年5月29日佳士得香港梵華古韻拍賣中呈獻。

佛像由木雕刻而成,並塗上光漆及鎏金,造型為藥師佛。連懷恩指出佛像展現典型的西藏風格。

他解釋﹕「佛像於清朝十八世紀在中國東北地區製作,是迄今同類佛像中最大型的作品。」

北京故宮博物院收藏的兩尊釋迦牟尼佛像在風格和造型方面最接近紺氏舊藏的藥師佛,但前兩者僅高17.5公分,而此藥師佛像連底座則高近2.5米。

此像於1994年進行修復時,被發現其胸部中空,內有若干藏文經卷、印章和織物殘片,推斷應在開光儀式過程中存放於內,藉此為佛像賦予靈氣和法力。修復人員將供品放回原處,開口處重新封好,再上鎏金。

另外同樣於5月29日佳士得香港梵華古韻拍賣中呈獻的兩尊珍罕木雕立像,造型為普渡眾生入涅槃的菩薩。兩尊菩薩像約於一千年前的十至十一世紀打造,連底座均高1.7米,莊嚴懾人。連懷恩解釋﹕「這個時期的木雕寥若晨星,能夠保存至今並仍以配對之姿出現的,更是難能可貴。」

五代/北宋 十/十一世紀 木雕菩薩立像一對。觀音菩薩:高56¾吋(144公分)﹔連同底座高67½吋(171.5公分)。大勢至菩薩:高57⅛吋(145公分)﹔連同底座高68⅛吋(173公分)。估價:40,000,000-60,000,000港元。此拍品將於5月29日佳士得香港梵華古韻拍賣中呈獻。

其中一像的寶冠點明其為大慈大悲觀世音菩薩,而另一像寶冠前的長頸水瓶則代表其為象徵智慧的大勢至菩薩。

這對菩薩像衣飾華美,高髻端莊,腕上佩有寶釧,不但具備當時典型菩薩的特徵,同時也體現中國傳統及印度佛教意象的影響。雕像原飾以鮮豔的礦物顏料,至今仍有明顯的痕跡。

菩薩立像表面仍然可見原有的鮮亮色彩痕跡。

連懷恩表示﹕「在比較這三尊塑像時,可以從它們的形態風格中得見,中國各代皇朝與其鄰近國家的相互影響關係在多個世紀以來的變化,述說著一段更全面的地區歷史,令人深感著迷。」

相關部門

相關拍品

相關拍賣

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