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有所得:Adrien Meyer

佳士得全球私人洽購部主管Adrien Meyer暢談藝術家克里斯多(Christo)如何改寫其人生、自己如何找到完善珍藏的臻品,同時細訴與莫奈(Monet)後人的驚喜相遇

頁頂圖片:

佳士得全球私人洽購部主管暢談藝術家克里斯多(Christo)如何改寫其人生,同時細訴與莫奈(Monet)後人的驚喜相遇

我最嚮往的城市是巴黎,最好帶有紐約精神。我在巴黎出生,並有幸居於紐約,所以我認為紐約的獨特個性會為巴黎錦上添花。

我的職責是尋找藝術品。 作為私人洽購業務主管,我經常要與藏家見面,試圖了解他們的需求。我也會翻閱舊的展覽圖錄,尋找可能仍由私人收藏的作品。與其說我的任務是徵集上拍的藝術品,倒不如說是與藏家建立聯繫并打通關係。

私人洽購是一種反向動力。 雖然拍賣由賣家推動,但私人洽購卻由買方主導。例如,若你想買一幅喬治‧秀拉(Georges Seurat)的蠟筆作品,可能要等好幾年才能在拍賣會上遇到合適的作品,但我們卻可以嘗試私下為你物色,讓你擁有心儀藏品。

私人洽購經常會衍生出計劃外的交易。我們不僅要考慮客戶已擁有的藏品,亦要考慮其收藏中缺失的部分。

了解更多佳士得私人洽購服務詳情

一定要赴約。有一次,我接到朋友的來電,要求我於平安夜到高速公路收費站與一位客戶見面!我的朋友說︰「這個人想將身份保密,但你要相信我。」

於是,我一大早便出發,驅車到達指定的收費站,然後在那裡遇到一位男士,他請我們尾隨他的座駕前往巴黎郊外的一個小鎮。

我們來到一間簡樸的公寓後,那位男士的母親出來迎接我們,然後向我們展示一批藏於床下、廚櫃和地下室的驚世作品,其中一幅是莫奈美麗的《睡蓮》。此外還有保羅.希涅克(Paul Signac)附有插畫的書信、一幅失傳的羅丹(Rodin)水彩畫,甚至還有一副莫奈的眼鏡。她是莫奈後人的繼承人,但竟然沒有人知道莫奈原來有後代!

「最成功的拍賣官都能在拍賣台上仍然保持真我,但此事知易行難!」

我七歲時迷上拍賣,每逢周末父親都會帶我到當地的德魯奧拍賣行。我被這個新奇的世界深深吸引,拍賣廳內洋溢普魯斯特式的氣氛,有點雜亂,卻又充滿富有魅力的新奇事物。我看著拍賣官在台上拍賣書籍、名酒、家具和畫作,非常享受拍賣的戲劇性。

我也在這個年紀開始擁有藝術品的首個記憶,我更曾經走在這件藝術品上。我永不會忘記克里斯多的驚人項目,他將整條巴黎新橋(Pont Neuf)包裹起來。那是我第一次欣賞到他的作品,也是我第一次留意到那座橋。他以激進而詩意的方式同時隱藏和展現某些東西,令我感到非常震驚。

拍賣官的生活充滿意想不到的事物。在拍賣開始前,你不可能預知場內人士的反應,也不會知道某幅畫作的拍賣結果,而這正是樂趣所在。此外,雖然很多藝術品的拍賣過程只持續幾秒便完結,但背後卻有著連續數月、甚至數年的籌備工作時,意識到這一點時便會感到非常滿足。我想最成功的拍賣官都能在拍賣台上仍然保持真我,但此事知易行難!

歸根究底,我們為甚麼需要藝術呢?這是一個有趣的悖論,因為藝術絕非必需品,但人人都需要它。無論如何,所有人都會被美所吸引,而藝術則是人類創造希望的一種方式,能把人提升到另一個層面,讓我們找到意義。正如杜尚(Duchamp)所言,為畫面賦予意義的,正是觀賞者。

相關部門

相關拍品

相關拍賣

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