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風眠的藝術與生平十大要點

佳士得香港將於春季拍賣呈獻五幅林風眠的傑作,讓我們藉此機會回顧這位中國現代藝術先驅的傳奇。

18042019102326-0001-880-new

圖片來源:《林風眠之路──林風眠百歲誕辰紀念》,中國藝術學院出版社。

1. 他極具抱負

林風眠(1900-1991)在清末年間出生於廣東,在中國現代藝術史上的角色舉足輕重。他是一位極具抱負、兼具前衛國際視野的藝術家及教師。他在1930年代提出糅合中西藝術的概念,成為當代的藝壇先鋒。

2. 林風眠融合中西藝術

在共產主義出現前,自由主義曾於1920和1930年代在中國短暫冒起,並見證了中國現代藝術的發展。林風眠作為年輕的改革領袖,嘗試宣揚透視法、姿勢與色彩等新穎的歐洲藝術概念,復興在他眼中逐漸衰落的藝術文化。他提倡一種中西融合的藝術理論,鼓勵中國藝術家放眼世界,嘗試創新的技法。

林風眠(1900-1991),《寶蓮燈》。設色紙本 鏡框。65.5 x 65.5 公分(25 ¾ x 25 ¾ 英寸)。估價:港元 4,000,000-6,000,000。此作將於2021年11月30日在中國近現代及當代書畫拍賣中呈獻

林風眠(1900-1991),《寶蓮燈》。設色紙本 鏡框。65.5 x 65.5 公分(25 ¾ x 25 ¾ 英寸)。估價:港元 4,000,000-6,000,000。此作將於2021年11月30日在中國近現代及當代書畫拍賣中呈獻

3. 林風眠深受德國表現主義藝術家影響

童年的林風眠已展示過人的藝術才華,因而在1919年獲政府頒發獎學金負笈法國深造,並在當地認識到後印象主義、野獸派與原始主義。他後來前往柏林,深受德國表現主義藝術家埃里希·赫克爾(Erich Heckel)(1883-1970)艾米爾‧諾爾德(Emil Nolde)(1867-1956)影響,二人均透過其藝術創作抨擊威瑪共和國的貪腐勢力。

林風眠在1926年返回中國,開始於北京藝術專門學校執教。在執教期間,他嘗試糅合傳統中國藝術與歐洲藝術的技巧,《戲曲人物》(下圖)等畫作正好反映他對馬蒂斯(Matisse)肖像作品的濃厚興趣。

林風眠(1900-1991),《戲曲人物》。設色紙本 鏡框。65 x 65 公分(25 ⅝ x 25 ⅝ 英寸)。估價:港元 3,000,000-5,000,000。此作將於2021年11月30日在中國近現代及當代書畫拍賣中呈獻

林風眠(1900-1991),《戲曲人物》。設色紙本 鏡框。65 x 65 公分(25 ⅝ x 25 ⅝ 英寸)。估價:港元 3,000,000-5,000,000。此作將於2021年11月30日在中國近現代及當代書畫拍賣中呈獻

4. 他發起現代藝術運動,並出版月刊《亞波羅》

在1928年,林風眠聯同林文錚(1903-1989)和李朴園(1901-1956)成立「藝術運動社」,並「以絕對的友誼為基礎團結藝術界的新力量」為宗旨。他們亦出版藝術刊物《亞波羅》,藉此推廣自己的畫作及歐洲前衛作品。

他們在1929年撰寫了一份宣言,主張團結一致,並將藝術家比喻為「為全人類在精神的田野裡耕作的農民」。這個時期的林風眠作品也體現了他對大自然的興趣。

林風眠(1900-1991),《秋林山居》。設色紙本 鏡框。65.4 x 68.5 公分(25 ¾ x 27 英寸)。估價:港元 1,000,000-2,000,000。此作將於2021年11月30日在中國近現代及當代書畫拍賣中呈獻

林風眠(1900-1991),《秋林山居》。設色紙本 鏡框。65.4 x 68.5 公分(25 ¾ x 27 英寸)。估價:港元 1,000,000-2,000,000。此作將於2021年11月30日在中國近現代及當代書畫拍賣中呈獻

5. 吳冠中和趙無極均為他的門生

林風眠在1928年出任新成立的杭州國立藝術專科學校校長,並將梵高(Van Gogh)保羅‧塞尚(Cézanne)加入課程之中。在他的眾多學生中,包括現在舉世知名的吳冠中(1919-2010)趙無極(1920-2013)

他與幾位目光遠大的教師並稱「四大校長」,四人致力在民國年代革新中國藝術教育;當中一員是畫家徐悲鴻(1895-1953)。

6. 林風眠曾經歷兩場悲劇

在德國留學時,林風眠對提出悲觀主義思想的哲學家叔本華(Arthur Schopenhauer)深感興趣。

叔本華是最早注意到東西方哲學相近之處的歐洲思想家之一,他在著作《人生的智慧》(The Wisdom of Life)中提出對美學的沉思是擺脫人類痛苦的途徑。

林風眠對此深有共鳴。他曾經歷兩場悲劇:在他七歲時母親被賣走,從此失散,即使他在成年後不久開始尋母,也苦無結果;在1924年,他的德籍奧地利妻子艾麗絲·馮·羅達(Elisa Von Roda)因難產離世,他們的新生兒亦夭亡。這些不幸的事件,對林風眠的藝術創作影響極深。

林風眠(1900-1991),《琵琶仕女》。設色紙本 鏡框。33.5 x 33.5 公分(13 ¼ x 13 ¼ 英寸)。估價:港元 200,000-300,000。此作將於2021年11月30日在中國近現代及當代書畫拍賣中呈獻

林風眠(1900-1991),《吹笛仕女》。設色紙本 鏡框。33.5 x 33.5 公分(13 ¼ x 13 ¼ 英寸)。估價:港元 200,000-300,000。此作將於2021年11月30日在中國近現代及當代書畫拍賣中呈獻

7. 他曾被扣押、折磨和囚禁

在1937年爆發第二次中日戰爭後,林風眠的畫室被士兵大肆洗劫,大量畫作被破壞。後來在文化大革命期間,他痛下決心摧毀自己的所有畫作,以免作品成為他被批鬥的工具。

林風眠後來被扣押和折磨,住所外更掛上寫有「打倒資產階級反動學閥」的標語。他對戲曲的熱愛,以及他在各種「知識」上的追求,紛紛成為指控他的把柄,令他最終被囚禁了四年半。

在1992年,吳冠中為《林風眠全集》一書撰寫序言,並寫道:「他的畫作大部分都在水盆、浴缸中盡化為紙糊沖走。他的油畫則在日本侵佔杭州後被日軍當作篷布。」

林風眠(1900-1991),《漁夫鸕鶿》。設色紙本 鏡框。66.5 x 66 公分(26 ⅛ x 26 英寸)。估價:港元 1,000,000-1,500,000。此作將於2021年11月30日在中國近現代及當代書畫拍賣中呈獻

林風眠(1900-1991),《漁夫鸕鶿》。設色紙本 鏡框。66.5 x 66 公分(26 ⅛ x 26 英寸)。估價:港元 1,000,000-1,500,000。此作將於2021年11月30日在中國近現代及當代書畫拍賣中呈獻

8. 林風眠的作品和展覽極其罕有

林風眠的畫作評價甚高,在拍賣市場的成交價高達500萬美元。他的作品極為珍貴,因為絕大部分真跡已在他在世時被毀。香港藝術館曾於2007年舉辦一場林風眠作品回顧展,籌備經時十年,可見其畫作難覓的程度。

9. 他曾移居香港,並在台灣舉辦首場回顧展

毛澤東逝世後,藝術家逐漸再度享有創作自由,早期前衛藝術的領導人物亦再次活躍起來。在1977年,林風眠獲准離開中國大陸移居香港,自此他努力追回錯失的光陰,既創作新的畫作,也重新繪畫在文化大革命期間失去的作品。在1989年,年近九十的林風眠在台北國立歷史博物館舉辦首場個人回顧展。

林風眠(1900-1991),《靜物》。設色紙本 鏡框。68 x 68.5 公分(26 ¾ x 27 英寸)。估價:港元 1,200,000-2,200,000。此作將於2021年11月30日在中國近現代及當代書畫拍賣中呈獻

林風眠(1900-1991),《靜物》。設色紙本 鏡框。68 x 68.5 公分(26 ¾ x 27 英寸)。估價:港元 1,200,000-2,200,000。此作將於2021年11月30日在中國近現代及當代書畫拍賣中呈獻

10. 宋瓷是他的主要靈感來源之一

林風眠選擇以正方構圖的形式作畫而非長卷軸,這點令傳統藝術家大為震驚。其畫作中的明亮用色、筆觸和獨特的透視法,被視為源於他在歐洲留學的經歷,然而事實上他曾寫道,自己最大的靈感來源為宋代瓷器,以及上古洞穴壁畫的人物。

現在,紐約大都會藝術博物館、香港藝術館及上海中華藝術宮均有收藏林風眠的畫作。

相關部門

相關拍品

相關拍賣

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