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士得日內瓦於5月12日的瑰麗珠寶拍賣中呈獻拿破崙義女史蒂芬妮‧德‧博阿爾內(Stéphanie de Beauharnais)曾經珍藏的鑽石和藍寶石珠寶套裝,專家Lukas Biehler細述背後故事
1821年5月5日,躺在病榻上即將臨終的拿破崙·波拿巴(Napoleon Bonaparte)想必應該憶起自己的兒女。他被流放到大西洋的聖赫倫那島後,已經五年多沒有見過他們。
200年後的今天,由拿破崙義女史蒂芬妮收藏的一套鑽石和藍寶石珠寶即將亮相拍場。佳士得珠寶專家Lukas Biehler將之稱為 「機緣巧合」。
這套瑰麗迷人的珠寶供成套佩戴:包括一條項鍊、一枚戒指、一條手鏈、一副耳環、兩枚胸針、兩枚吊墜及一頂頭冠;而葡萄牙女王瑪麗亞二世(Queen Maria II)的王冠則為後期加入的矚目珍藏。
Lukas Biehler表示:「這套珠寶的品相極佳,碩大而閃爍的藍寶石則基本來自斯里蘭卡。當時,要搜羅一套這樣的首飾可能要花上一輩子的時間。」
史蒂芬妮‧德‧博阿爾內(1789-1860)生於法國大革命初期凡爾賽的一個貴族家庭,她父親的堂弟博阿爾內子爵亞歷山大(Alexandre)是約瑟芬·塔契‧德‧拉‧帕熱利(Joséphine Tascher de la Pagerie)的第一任丈夫,約瑟芬後來在1796年嫁給了拿破崙。
年輕貌美的史蒂芬妮獲邀加入新婚皇帝的皇室家庭,但背後卻是出於外交原因。
當時還沒有合法子嗣的拿破崙正式收養史蒂芬妮,讓她入住豪華的杜樂麗宮(Tuileries Palace),向她授予殿下的頭銜,並把她許配給巴登大公爵查理斯(Charles, Grand Duke of Baden),藉此與德國建立政治聯盟。
這場婚禮於1806年4月在巴黎舉行,據倫敦維多利亞與阿伯特博物館(V&A)記載,史蒂芬妮的嫁妝中有一條由拿破崙送贈的鑽石和祖母綠項鍊。
根據珠寶套裝附有的紙條,這套首飾來自史蒂芬妮的堂姐奧坦斯·德·博阿爾內(Hortense de Beauharnais),即約瑟芬和亞歷山大的女兒。當史蒂芬妮的丈夫在1818年逝世後,她與堂姐變得更加親近,巴黎的拿破崙檔案館更保存了二人的80封書信。
「至於珠寶是在何時何地由奧坦斯珍藏來到史蒂芬妮的嫁妝中,就只能全憑猜測了。」專家 Lukas Biehler表示。
「這套珠寶可能是禮物,也可能是奧坦斯賣給史蒂芬妮,因為奧坦斯曾經賣掉其他珠寶來籌集資金。可惜隨附的紙條沒有透露其他詳情。」
奧坦斯的兒子在1852年加冕成為拿破崙三世,並把在德國居住多年的史蒂芬妮接回杜樂麗宮。事實上,她是家族裡少數曾親身見證1804年首位皇帝加冕的在世成員之一。
史蒂芬妮於1860年逝世,她擁有的大量珠寶首飾由後人均分。相信由拿破崙贈送的項鍊現藏于維多利亞與阿伯特博物館,而另一頂鑽石和珍珠頭冠於2007年在佳士得拍出,現藏于史蒂芬妮曾居住的曼海姆宮(Mannheim Palace)。
即將於日內瓦上拍的珠寶套裝由史蒂芬妮的二女兒霍亨索倫-錫格馬林根親王妃約瑟芬(Princess Josephine of Hohenzollern Sigmaringen)繼承,根據史蒂芬妮的遺囑,這套首飾包括「項鍊、吊墜、耳環、七枚胸針和一條腰帶」。約瑟芬後來把藍寶石和鑽石腰帶重新鑲嵌,改造成更時尚的頭冠。
約瑟芬親王妃逝世後,這些珠寶又傳給她的長子霍亨索倫親王利奧波德(Prince Leopold Hohenzollern)。在1861年,他與葡萄牙女王瑪麗亞二世的女兒安東妮亞公主(Infanta Antónia)成婚。
當利奧波德與安東妮亞公主結婚時,瑪麗亞二世的王冠也成為首飾套裝的一部分,使珠寶總數增至10件。此後,這套珠寶便一直由家族後人收藏,鮮少公開亮相。
Lukas Biehler表示:「拍賣會甚少看到王冠的蹤影,它們通常會被後來繼承的國王或王后重新鑲嵌,又或者收藏在皇室珠寶庫或博物館裡。」
「但我個人最喜歡的是項鍊,因為它鑲嵌了色彩最絢麗的藍寶石,而且十分容易搭配。較小的戒指和胸針亦十分迷人,它們是歐洲王權的重要象徵,更是拿破崙皇家歷史的見證。」
「我們不禁猜想拿破崙本人也曾經欣賞過這些珠寶,假如它們能說話就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