拍品專文
1948年春,趙無極初抵巴黎。自第一天起,至往後的一年半中,他每天不間斷地參觀美術館與展覽。此時他說:「要作畫,必須了解別人的畫,甚至還要在年輕時,喜歡過不好的畫。我一直想抓住最重要的,了解畫家的意圖,研究線、點如何在錯綜複雜中構成一幅畫」。1951年,趙無極於瑞士伯恩初次見到保羅‧克利的作品,克利繪畫中強烈的東方特質引起了他的共鳴。在《VIII.51》(Lot 145)中,趙無極以純粹的線條建構出建築與風景。自1950年代以來,「線條」一直是趙無極創作中的重要形式元素,從克利時期以線條勾勒的具象靜物或風景作品,至1950年代中期轉化為帶有強烈象徵意味的文字符號,1958年後,畫作中的敘事成分降低,使線條朝向更絕對、更純粹的表現方式發展。《VIII.51》因而可見趙無極對於線條最初的純粹探索,並預示了日後對線條畢生的熱愛與運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