拍品专文
我请求:雨—
献给老冯
——海子
我请求熄灭 生铁的光、爱人的光和阳光
我请求下雨
我请求在夜里死去
我请求在早上你碰见 埋我的人
岁月的尘埃无边
秋天
我请求:下一场雨 清洗我的骨头
我的眼睛合上 我请求:
雨 雨是一生的过错
雨是悲欢离合
1979年2月春节期间,“春潮画会”在北京中山公园水榭举办了“北京新春风景静物画展览”,此展后来被认为是中国打破评选制度和政治意识而自由送画、结社的先例之一。当时,身为工人的冯国东因颇为前卫的画风,参加本次展览而引起当时美术界的关注。1980 年,冯 国东的油画《自在者》参加北京油画研究会展览,引起了轰动。当时《美术》杂志的编辑栗宪庭找到冯国东,约他写了一篇阐释文章。冯国东在名为《一个扫地工的梦》的文章里,叙述了为了画画,生活极度困难,没有钱买颜料和 画布,他就用破衣服和床单、被面做画布……文章发表后引起了广泛的社会反响,其后辈的文艺先锋——中国摇滚之父崔健、玩世现实主义代表人物——艺术家方力钧等人都对其感念颇深。
冯国东早期创作的时期正是中国的非官方画会、画展如雨后春笋般涌现的时候,如:经历文革,强调精神独立于创作真诚的北京“无名画会”;以追求自由、自我变现、实验性,以及具有特殊历史意义的活动和事件着称的北京“星星画会”;同时还有上海的“草草社”、“十二人画展”等。而冯国东参加的则是一个大多由专业画家、教师组成的“北京油画研究会”。成员有靳尚谊、袁运生、庞钧、钟鸣、权正杯、叶武林、朱乃正、杨燕屏、曹达立、阎振铎、 汲成、富源、詹建俊、刘秉江等,前文提到的1979 年的北京新春画展即是该研究会的前身。
创作于1979年的《帷前仕女》十分难得的完整保留了二十世纪七十年代艺术家的素描手稿和原画。冯国东自述其作品是根据梦境所创作而成,是过去、现在及将来朦 胧模糊的一体。画中仕女体态婀娜,褒衣薄带,身着艳丽的朱红服饰充满汉唐韵味;大胆的用色颇具原生而苍劲的力量;配以黑线勾勒,线条坚定有力,富有大篆书体的遒劲。整体的色彩和主题与中国古代的美学一脉相承。《帷前仕女》是一幅自由的创作,它将野兽派丰富的色彩韵律融入现代主义的造型构思,几何形体与抽象概括的绘画语言组合成极具个人色彩的画面,在文革之后的中国艺坛实为难得。同时,艺术家将人潜意识内近乎梦的经验换化为图像,带领观者闯入画幅中的异想世界。冯国东画中的仕女,面容高雅大气,色彩艳丽的妆容颇具戏剧感,摊手姿势好像诉说着女子对尘俗的豁达与玩世不恭。艺术家以理想化及幽默的绘画语言掩盖生活的苦难,发自内心的创作充满力量,忠诚的将其一生奉给于艺术创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