拍品專文
1913年出生於廣東中山的陳蔭羆在12歲時便與家人移居美國加州。1941年碩士畢業後,陳氏便活躍於美國西岸畫壇。早年的陳蔭羆多畫風景和人像,通過表現窮苦人民反應當時美國社會的問題,透露出他人文主義的關懷。陳曾在1947年返回中國,其間與水墨畫家黃君壁及書法家趙少昂結識,受到了中國傳統文化的熏陶。從50年代開始,陳蔭羆返美後便緊隨美國的藝術潮流,開始了對抽象表現主義的探索。他以少數族裔的華人畫家身份,結合個體漢字與各種書寫風格,立志在此藝術熱潮中創造凸顯自己的文化源頭。
1960年代是陳蔭羆創作力最強,表現力最豐富的一個階段。在這段時期創作的《書體變奏》(拍品編號433)展現了他想把「東方性」加進抽象表現主義的創作熱情。乍看之下,作品中亮白色的筆觸好似帕洛克充滿能量的作品,用畫筆記錄他灑脫的動作。但仔細觀察,這綿綿不盡的白色線條宛如潑灑在紅色畫布上依稀可見的漢字,錯綜複雜,創造出一片書法的海洋。作品緻密厚實的肌理,與朱紅色的背景相映成趣,形成即古雅又現代的整體觀感。陳蔭羆對於線條、色彩的控制自由灑脫,在抽象的世界中加入了屬於他的詩情畫意。
1960年代是陳蔭羆創作力最強,表現力最豐富的一個階段。在這段時期創作的《書體變奏》(拍品編號433)展現了他想把「東方性」加進抽象表現主義的創作熱情。乍看之下,作品中亮白色的筆觸好似帕洛克充滿能量的作品,用畫筆記錄他灑脫的動作。但仔細觀察,這綿綿不盡的白色線條宛如潑灑在紅色畫布上依稀可見的漢字,錯綜複雜,創造出一片書法的海洋。作品緻密厚實的肌理,與朱紅色的背景相映成趣,形成即古雅又現代的整體觀感。陳蔭羆對於線條、色彩的控制自由灑脫,在抽象的世界中加入了屬於他的詩情畫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