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NG QICHANG (1555-1636)
DONG QICHANG (1555-1636)
DONG QICHANG (1555-1636)
2 更多
明    董其昌     雲煙書畫卷    水墨絹本    手卷

Landscape and Calligraphy

細節
明    董其昌     雲煙書畫卷    水墨絹本    手卷
釋文:《書王定國所藏煙江叠嶂歌》。
江上愁心千疊山,浮空積翠如雲烟。煙耶雲彩遠莫知,煙空雲散江依然。 但見両崖蒼蒼暗絕璧,中有一道飛來泉。 縈林絡石隱復見,下赴谷口為奔川。 川平山開林麓斷,小橋野店依山前。 行人稍度喬木外,漁舟一葉江吞天。 使君何處得此本,點綴豪末分清妍。 不知人間何處有此境,徑欲往置二頃田。 君不見武昌樊口幽絕處,東坡先生留五年。 春風搖江天漠漠,暮雲卷雨山娟娟。 丹楓翻雅伴水宿,長松落雪驚晝眠。 桃花流水在人世,武陵豈必皆神仙。 江山清空我塵土,雖有去路尋無緣。 還君此畫三歎息,山中故人應有招我歸來篇。董其昌書。

鈐印:董其昌印、太史氏

藏印:清誓收藏記、馮秉恭印、卻埽亭長

題識:王晉卿《煙江叠嶂圖》有東坡書在王弇州家。昔年陳眉公曾借觀經月,余得賞玩,恨未臨粉本,今不能擬也。董玄宰。

鈐印:董其昌印


王穉登(1535-1612)題引首:雲煙。王穉登。

鈐印:王穉登印、廣長闇主

氣韻不可學, 此生而知之, 自有天授, 然亦有學得處。讀萬卷書, 行萬里路, 胸中脫去塵濁,自然丘壑內營, 立成鄄鄂。"
- 董其昌《畫禪室隨筆》

董其昌在中國書畫史上,有著重要的地位和影響力,主要源於他提出的畫分南北宗論,列出了唐宋以來山水畫的兩種風格及畫法體系,以畫家李思訓、趙伯駒、馬遠、夏圭等代表北宗,關仝、董源、巨然、米家父子等為南宗,以兩宗藝術特點來梳理出一條山水畫的畫系脈絡。董其昌書法,高秀、圓潤、淡真。結構字體源於晉人,得其運腕之法,轉筆藏鋒,跌宕有序,似拙實巧。至清朝康熙、乾隆兩位皇帝,對董書倍加推崇,以其書體為宗法,滿朝士官皆學董書,對後世書法發展史影響深遠。

《雲煙書畫卷》以大字行書臨寫蘇軾的《書王定國所藏煙江叠嶂圖》,卷後以米氏山水作煙江叠嶂圖並題跋,云:《書王定國所藏煙江疊嶂圖》為王世貞(1526-1590)收藏,陳繼儒(1558-1639)曾借觀數月並展示董其昌,當時未及臨摹,過後摹之,未能盡擬,稍有遺憾。

引首《雲煙》是王穉登(1535-1612)所題,數人的友誼,可識於美國明尼亞波利斯藝術館藏董其昌 作《聚賢聽琴圖》 卷,畫中所繪羣賢,為:董其昌、陳繼儒、王穉登、張鳳翼、趙宦光、嚴天池和雲棲祩宏大師。

上海博物館藏有董其昌《煙江叠嶂圖》畫卷,臨王詵本,山水部分篇幅較大,小楷蘇軾詩,與本卷互有呼應,同一題材題詩,變化成多樣視覺畫面,擴展無限可能,完全發揮了這位明朝文人畫家過人的才華。

榮譽呈獻

General enquiry
General enquiry

更多來自 三十週年誌慶拍賣:世紀珍藏

查看全部
查看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