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U YE
新中國的自畫像︰中國當代藝術重要私人收藏
劉野

自畫像

細節
油彩 畫布
1994年作
簽名︰野 YE
來源
Christie's Hong Kong, 26 November 2006, Lot 384
Acquired from the above by the present owner
出版
1995年《劉野》Taube Gallery 柏林 德國 (圖版,第16圖)
展覽
1995年「劉野個展」Taube Gallery 柏林 德國

榮譽呈獻

Felix Yip
Felix Yip

查閱狀況報告或聯絡我們查詢更多拍品資料

登入
瀏覽狀況報告

拍品專文

創作於1994年的《自畫像》屬德國時期的作品,呈現劉野在創作早期時已發展的三個重要核心元素 – 自畫像的概念、指涉藝術歷史及構圖美感,成為往後創作的概念根源及創作原型。「自畫像」是西方古典藝術中一個重要的畫題,藝術家走進自己創作的畫面,以旁觀者的目光來打量自己、審視內在,表達他們的精神狀態、對生存狀況與歷史命題的思考。劉野提到德國留學時期「較多專注於自我」,思考個人的感受,「自畫像」的概念正好是對應這時期生活經歷而發展出來的特色。劉野的自畫像往往帶有一種童真稚相,是超越寫實主義的藝術變形,藝術家的臉有著卡通故事胖小孩的特徵,圓圓的臉、短短的身型、紅紅的臉頰,呈現了一幅稚相。在劉野的意識裡,認為個體即使成長、變得滄桑,但改變的只是外貌,童真才是真實的本相,劉野就曾說過︰「每時每刻我都生活在童話的世界中」,此所以他筆下的人物總是有著一幅童臉,傳達的是一種應接世界、思考事情的人生態度。造型也同時成為劉野獨特的圖像符號,一如岳敏君的笑臉、方力均的潑皮光頭、曾梵志的面具,都是中國當代情境、個體生存狀況的藝術隱喻。作品描繪自我站在白色空間中一景,使作品呈現一種靜穆、古典的氛圍,彷彿傳達一種無法言說的內心蒼涼況味和空虛感受,時象徵個體面對天地浩瀚的存在真實。畫中人拿著手槍,指向前方,神情肅穆。劉野似乎十分喜愛這個圖象,在2000年以後,曾畫了相同的形象,小女孩拿著劍(圖5),彷彿童話故事中的小主角懷著無比的勇毅和決心,勇敢面對前方未知挑戰。 自我與童話 他以童話系統去創造自畫像,傳達他的獨特美學觀點和多方面的考慮︰一方面源於他對卡通、童話故事的鍾愛,認為它是一種能媲美傳統藝術的表達形式,能以最基本、最通俗易懂的方式來闡述深刻的道理,帶給人們內心的寧靜和祟高壯美的精神力量,劉野曾論及︰「像荷蘭的Dick Bruna、日本的宮崎峻等等,我覺得他們和達芳奇一樣偉大」。劉野以卡通形式來創造他的圖像和人物,強調作品中的童話元素。另一方面,劉野藉此強調時代潮流下個體經驗和感受。劉野曾提及,但劉野對「紅色」的詮釋和演繹,不像其他一些中國藝術家那樣專注於色彩背後的政治意義,劉野更偏重於以「紅色」作為童年時期的視覺經驗的表達。對劉野來說,他「成長於一個被紅色所覆蓋的世界,紅太陽、紅旗、紅領巾」,小時候的劉野並不知道這些東西所象徵的政治意義,他只是被動的接受它,一如現在小孩子想當然的接受麥當勞、米奇老鼠等的圖像。使用紅色、畫紅太陽,對於劉野來說,更多是對童年經驗的反映和懷舊,因為它讓劉野回到幼童時的視覺經驗。這突顯了劉野作品的一個顯著特點,既不是學院派的典型政治性題材,也不全是新生代的社會批判作品,而是強調個人私密感受和視覺體驗,即使在處理政治、社會性事件,劉野也會強調個人在事件中的體驗,以個體的角度去思考社會,貫切了劉野創作中的人文精神和強烈的個人情懷。 「森嚴的美」 白色的牆、灰綠的水泥地貌、畫面右邊的陰影,組合為強烈的色彩對比,模仿戲劇舞台的燈光效果,來自劉野童年時對戲劇、電影的體驗與記憶。作品同時令人聯想到維梅爾作品的場景(圖6);灰、白、綠的色彩,沉實、冷峻,是德國時期的用色風格,色彩把畫面分割為幾何圖形,以色彩進行構圖,讓人在寫實景觀之中看到了幾何美感和結構趣味,這都是自蒙德里安(圖7)脫變而來的審美體驗,劉野作品往往隱含許多藝術歷史的痕跡,把不同的美學原則並置、互相對話。《自畫像》白色牆面有色彩的轉變,既呈現立體場景實感,一如維梅爾的作品,同時呈現如馬勒維奇的《白上白》幾何美感,這是以構成主義來詮釋古典主義作品,啟導更深刻的藝術思考。劉野在少年時期,就讀於設計學校,每天花大量的時間和精神製作設計圖樣。圖樣像機器印刷一樣,訓練了劉野嚴謹的理性思考,所以劉野的作品常常嚴格控制著畫面的平衡,在童話景觀中隱藏幾何的圖形及組合,展現一種如劉野所迷戀的「理智的誠實」、「森嚴的美」。

更多來自 新中國的自畫像︰中國當代藝術重要私人收藏 (晚間拍賣)

查看全部
查看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