拍品專文
掐絲琺瑯器製作工序繁複,釉料配製及燒造難度高,故產量非常少,長時間只作為皇家用器,是平民百姓無法接觸的貴重器物。清宮造辦處琺瑯作不惜工本,精益求精,乾隆皇帝登基之初便開始招攬廣州掐絲琺瑯工匠入宮,至乾隆中後期,掐絲琺瑯製作更達至巔峰極致,成品不但工整精緻,造形優美,紋飾更是華麗繁縟,琺瑯釉色比前朝倍增。
乾隆掐絲琺瑯器工藝精湛,集歷史之大成,在本拍品中可見一斑。此盌琺瑯釉色呈現了乾隆時期的標準釉色,紋飾填釉飽滿,輪廓清晰,打磨平滑;掐絲平行流暢,絲綫纖細均勻,整體構圖繁複有序;落款標準工整,鎏金厚重璀璨,為典形皇家御用器。乾隆時期,對古風的青睞成為宮廷琺瑯工藝的突出特點之一,乾隆本人的慕古趣味對於宮廷工藝的仿古風格起了直接的作用。此盌及蓋部的主題紋飾,就是使用了仿古的變形螭龍紋樣。
此器造形特殊,其功用尚不能輕下定論,但他與藏傳佛教的陳設供器嘎巴拉盌造形相似,有說應該是作為盛放嘎巴拉盌的容器。嘎巴拉盌是修無上瑜伽舉行灌頂等儀式時使用的法器,本用高僧頭蓋骨製成。是否為嘎巴拉盌的盛器,不好斷定。但在乾隆年間的造辦處琺瑯作活計檔中,屢屢可見皇帝傳旨製作掐絲琺瑯供器的記載。不管此器功用如何,其工整莊重的器型,規矩有序的裝飾花紋,工整標準的款識風格,以及具有特點的琺瑯釉色等,都顯示此器應為乾隆鼎盛時期宮廷造辦處製作的掐絲琺瑯標準器,是極為難得的上乘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