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UA EK KAY (Singaporean, 1947-2009)
新加坡重要私人收藏
蔡逸溪

群島 1,2, 及 3

細節
款識: 蔡逸溪 99 (右下); 及 蔡逸溪 99 (左下); 及 蔡逸溪 99 (中下)
來源
新加坡 私人收藏
出版
2002年《單凡與蔡逸溪藝術展》蔡逸溪著 亞洲Damask出版社 新加坡 (圖版,無頁數)
展覽
2002年1-2月「單凡與蔡逸溪藝術展」倫敦 英國
2002年3月「單凡與蔡逸溪藝術展」新加坡

拍品專文

1947年出生於廣東,蔡逸溪六歲時隨家人定居新加坡,並於當地追隨中國水墨海上畫派大師範昌乾習畫。蔡逸溪鍾情水墨,
為能充分領略海派明快且雄厚的筆墨技藝投入大量時間與心力。但儘管因此成就非凡,並經通水墨的結構、筆韻與設色,蔡逸溪並不只想成為另一位傳統中國的水墨大師,受制於既有風格的規範與框架限制,因此他致力於破格創新、並結合熟悉的中國傳統水墨形式與西方當代的藝術理念與手法,勾勒出融貫中西的自我特色。中西兩種乍看之下彼此衝突的藝術理念,在蔡逸溪的筆下融合,進而提煉出獨樹一幟的風格。筆觸隨性灑脫且構圖簡逸的抽象表現、與傳統的中國水墨基學大異其趣,這次展出的三幅作品,便是最佳範例。群島系列創作於蔡逸溪生命中的最後十年,洗練且渾厚的筆法與水墨意境,雖遊走於中西藝術之間,但兩者結合卻不突兀,反而更能凸顯其自成一格的獨特境界。這幾幅作品,也是將蔡逸溪藝術成就推向生涯頂峰的傑作。

有別於中國古典水墨精緻巧繪的山水風景,蔡逸溪的群島系列作品看上去更像是一幅幅臨空拍攝的地誌景觀。看似群島狀的不同墨塊位置不一,交錯排列之下自成風景。《群島 1,2, 及3》三幅作品中最深邃的黑墨,描摹的是山脈的高峰,錯落於他處且墨色消退的淡色方塊,則以乾濕兩種筆法勾勒出塊狀的地貌,土地的兩側被海水包覆環繞,所見之處盡是清雅透淡的灰藍與淺褐色水墨痕跡。蔡逸溪刻意賦予這些水墨島嶼象徵性的地理位置,筆墨所經之處,勾勒出的彷彿是一段又一段橫越海域的重要旅程。

若將這個系列的作品與蔡逸溪早期的風景水墨如《樹與山1號》(2001)相較,the Archipelago系列更能凸顯畫者融貫中西的意圖,他刻意以水墨意境結合西方畫藝精要,呈現出兩者相存相依、互為表裡的和諧韻致。蔡逸溪早期的這兩幅作品,皆以傳統的水墨構圖傳達高遠縱深的風景,但這次展出的三幅畫作卻不再拘泥傳統水墨的筆法、構圖與設色,改以寫意的風格描摹自然景致,其運筆鬆暢快意,筆觸與墨痕雖帶有海派水墨風格的影子,但與清朝水墨大師錢維城精緻的工筆畫作《澤普瀛壖圖/恩周兩淀圖》相較,蔡逸溪的筆澈則更顯渾厚有力,其風格也更曠遠奇峻。

冥想特質與極逸手法,儼然已成了蔡逸溪的作品的代名詞。其抽象的筆觸與墨跡僅留下時光浮塵中最關鍵的視覺印象,定睛而關,畫境中的地景風貌俐落且清朗,絕無贅筆,如此的蕭疏鬆暢的風格,來自於他所接受的藝術薰陶與水墨技法訓練。蔡逸溪早期的作品創作過程有如佛家所暢之正念與禪定。蔡逸溪每次創作之前,都會對描繪的主題做詳實的研究,然後進行數次打稿練習,藉此將主題內化、進而展現其獨特的水墨風格。經過了反覆打稿的過程,最後在正式創作時則更能自在地運筆,以心引領墨痕水跡,不受成見包袱所絆,以氣韻逸筆勾寫山河,氣勢雖渾厚,卻依舊能以哲韻怡神。前一秒的意念在下一刻驟然消失,畫者當下舞墨運筆的片刻才是永恆。畫作所呈現出的,不再只是想像中的地誌風景,更同時紀錄了畫者思落筆尖、會望塵俗的每一次勁道。

群島系列作品雖於十五年前的世紀之交完成,但其風格卻更貼近當代藝術表現,而非同時期的水墨風景作品。李禹煥的《對話》(2007)中,大片白色畫布上排列整理的暗灰色塊,凸顯出畫作的靜逸與執行的嚴謹。李禹煥與蔡逸溪的作品都有著狀極類似的塊狀墨暈,兩人在構圖上也同樣力求簡約。李禹煥作品中的留白,呼應的是他所堅持的極簡美學,而蔡逸溪在《群島1,2, 及 3》作品中的空白處,所展現的則是傳統中國水墨的特點:透過象徵性的空間視覺語言,容許觀畫者延伸想像力、好勾勒出一幅自己心中的玄曠之境。當代另一位知名墨畫家李華弌,其作品也有著包羅西方當代藝術與東方經典的特質,其水墨風景作品構圖雖極為精緻,但筆觸與墨韻,與蔡逸溪的礁島群像卻有幾分相似之處,李華弌的作品《山景》,畫中所描繪的山水幻境與朦朧霧海、雖饒富中國水墨傳統的底蘊,但其風格與手法早已別樹一格。蔡逸溪的作品同樣具有類似特質;其筆法墨韻與美學堅持,早已走在時代的前端。

原本為三幅獨立作品的《群島 1,2, 及 3》系列,這次同時展出更能凸顯群島全貌的遼闊景致。這三幅作品也是蔡逸溪追隨東西筆墨、融古於今的創新之作,目的在於展現傳統水墨氣象剛勁雄健的筆墨技巧。但在運筆弄墨之於,不難窺其力求突破與創新的企圖。蔡逸溪將中國水墨與西方當代的抽象景致,勾染於畫幅之上,以曠遠奇峻的氣韻與饒富創意的實驗精神,成功鍛造出作品不朽的獨特風貌。

更多來自 匯聚:新加坡藝術特別專場

查看全部
查看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