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HANG DAQIAN (1899-1983)
張大千

印度紗麗 設色紙本 鏡框 一九五〇年作

細節
張大千
印度紗麗 設色紙本 鏡框 一九五〇年作
題識:
印度紗麗即古之所謂五銖衣,亦稱天衣者。
寫寄樑年吾兄揚芬夫人儷正。
庚寅(1950年)秋日大千弟張爰客大吉嶺。
鈐印:張爰私印

來源:
香港佳士得,中國近現代畫,2009年11月29日,編號608。
劉樑年舊藏。

79 x 46 cm. (31 1/8 x 18 1/8 in.)

註:劉樑年,字幹如,一九〇五年生於福建福州,一九二〇年入讀英華書院,畢業後赴上海海關工作。梁樑年雅好文藝,當時活躍上海的畫家,如吳湖帆、張善孖、張大千、葉恭綽、高奇峰、高劍父等,與其皆有往來。中日戰爭時期,劉樑年遷至成都,他亦因此結識黃君璧、趙少昂、關山月、黎雄才、于右任等畫家。一九四六年後,調任廣東省珠海拱北海關,定居澳門。一九五二年,劉樑年攜家帶眷移居香港北角,經營出入口生意,熱衷藝術活動,亦時時協助畫家舉辦展覽、宴席。退休後,專注書畫、古玩、郵票等收藏,亦好文作詩。其子劉基堅,甚得黃君璧喜愛,收為乾兒子。
更多詳情
一九五〇年,張大千在羅家倫的幫助下,在印度新德里舉辦畫展,同年五月上旬到達大吉嶺,很快就被大吉嶺名麗風光所吸引,而決定於此居住一段日子,《印度紗麗》則作於一九五〇年秋。大千先生擅寫仕女,但作品中穿著印度紗麗形象的屬極少數,此幀畫中人物的絲絲秀髮與飄逸的紗麗充分表現了其準確的運筆與純熟的技巧。
張大千的仕女畫用筆輕巧細膩,運筆線條雙利,所見仕女面容端莊,神情溫婉,本幅《印度紗麗》亦不例外。畫中女子裹上紗麗,影影綽綽的身姿美感立生,又襯托以畫面下方的紅花。印度紗麗,佛經稱天衣,有薄於蟬翼,折疊之可從戒指孔穿過,其輕不啻五銖,相傳昔有公主服七重紗麗,猶見肌膚。大千先生的仕女畫汲取明清大家畫風,習唐寅、改琦、費丹旭、任頤。敦煌時期後,因敦煌二百六十窟有盛唐大士,亦畫紗七重,每驚神妙,大千筆下仕女越加精煉,愈神采飛揚,顧盼神飛。
張大千曾表示:“大吉嶺時期是我畫多、詩多、工作精神最旺盛的階段,我當時寂寞孤單,連擺龍門陣的對象都沒有,只能畜養印度猿猴作伴,但當時的目力最佳,所繪的也多是精細的工筆畫。”張大千在大吉嶺客居近一年後,於一九五一年返港與家人團聚。
上款人劉樑年,早於三十年代結識張大千。一九四九年前後大千先生幾次前往澳門小住,以安排家人從拱北海關出境事宜時,劉樑年均熱情款待。數十年間,兩人經常保持密切聯絡。當張大千返回香港時,劉樑年舉辦了歡迎宴席,對於張大千而言,真是喜不自勝。
拍場告示
Please note the below additional PROVENANCE:
Lot 608, 29 November 2009, Fine Chinese Modern Paintings, Christie’s Hong Kong.
請注意:此作品增加以下來源:
香港佳士得,中國近現代畫,2009年11月29日,編號608。

更多來自 中國近現代畫

查看全部
查看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