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VERY RARE BLUE AND WHITE 'KORANIC-VERSE' QUATREFOIL BOX AND COVER
A VERY RARE BLUE AND WHITE 'KORANIC-VERSE' QUATREFOIL BOX AND COVER
1 更多
PROPERTY FROM THE COLLECTION OF RONALD W. LONGSDORF
明正德 青花回回文海棠式蓋盒 雙圈六字楷書款

ZHENGDE SIX-CHARACTER MARK IN UNDERGLAZE BLUE WITHIN A DOUBLE CIRCLE AND OF THE PERIOD (1506-1521)

細節
明正德 青花回回文海棠式蓋盒 雙圈六字楷書款
明正德 青花回回文海棠式蓋盒 雙圈六字楷書款
4 1/4 in. (10.8 cm.) diam.
來源
日本私人收藏

拍品專文

此青花回回文盒為正德官窯之重要瓷器,中國國家博物館亦藏有一件形制極為類似之作品,著錄於2007年上海出版《中國國家博物館館藏文物研究叢書》,瓷器卷明代,上海,2007年,圖版64號。瓷器上所飾回回文,內容多與宗教哲學有關,大部份更擷自《古蘭經》。正如英國大維德基金會所藏之明正德青花插屏,著錄於R. Scott的《Elegant Form and Harmonious Decoration – Four Dynasties of Jingdezhen Porcelain》,倫敦,1992,頁70,圖版68號。其上款識即引自《古蘭經》第七十二章之〈精靈〉。至於此盒上所識則是阿拉九十九個尊名的其中之一。此外,還有某些較世俗性的回回文款,如「筆架」之類用以說明瓷器用途,又或像是「追求書法上的完美,因為這是存在的關鍵之一」等一類的聖訓格言。此類回回文款多以阿拉伯文或波斯文書寫,但絕大部份則屬後者。

正如所有飾回回文的正德瓷器一樣,此盒署有正德雙圈六字楷書款。另有一路正德官窯署四字楷書款,尤見於繪五爪龍及纏枝蓮花紋者,其畫工不甚精細,且青花發色較為晦暗。成書于明正德十年(1515年)的江西省《瑞州府志》有載:「上高縣天則崗有無名子,景德鎮用以繪畫瓷器。」〈見R. Scott and R. Kerr,《Ceramic Evolution in the Middle Ming Period 》,倫敦, 1994年,頁7。〉如此看來,上述署四字款的器物所採用的很可能就是這類名為「無名子」的國產青料。反之,如此盒般圖案較清晰鮮明的青花,則很有可能使用進口鈷料。萬曆十九年,黃一正於《事物紺珠》曾載:「回青者,出外國。正德間,大擋鎮雲南,得之,以煉石為偽寶。其價,初倍黃金,已知其可燒窯器。用之果佳。」〈同上〉似乎這類寫有回回文款的瓷器,多為朝廷那些位高權重的穆斯林宦官所造,並確保這類瓷器是用了進口鈷料。

正德盒式青花雖然稀有,但蓋上之回回文款卻是其典型特徵。有趣的是,盒蓋上四組如意雲圍繞菱形回回文開光的圖案竟與大維德基金會所藏插屏上的裝飾圖案完全相同。至於近足處處理卷草紋的特徵性則更為明顯,同時也間接反映此盒下承圈足的形制──如此也減輕視覺上重心拉低的效果。這種手法可見於當時許多帶款的文案用具,諸如大英博物館所藏的筆盒及硯臺盒。

雖然盒底邊的藍點與盒蓋邊的朵花同見於其它正德瓷器,但這種紋樣實則特殊,而之前在尤莫佛里斯收藏內的一件正德三足爐亦見有相同圖案。著錄於R.L. Hobson,《The Eumorfopoulos Collection》,倫敦,1925-28, D. 20。類似的濃點亦見於北京故宮博物院所藏的正德青花淨水盌托,著錄於《故宮博物館藏文物珍品集‧青花釉裏紅〈中〉》,頁86,圖版80號,其頸邊足上的卷花裝飾則正好構成此盒朵花紋樣的外廓。

事實上,正德瓣式盒的造型極為罕見,其上的鈷料及畫工均反映其為朝廷某位權宦所製。即便是十六世紀早期一位前往中國經商的土耳其人暗示過正德皇帝可能信奉伊斯蘭教,且對回回文頗有興趣,故推斷這類瓷器或有可能也為其所製,然而至今並無確切的中國文獻資料證實以上此點。









更多來自 重要中國瓷器及工藝精品

查看全部
查看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