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 IMPORTANT AND VERY RARE IMPERIAL LARGE REPOUSSE PARCEL-GILT SILVER CENSER
AN IMPORTANT AND VERY RARE IMPERIAL LARGE REPOUSSE PARCEL-GILT SILVER CENSER
1 更多
香氳經聲 —萬曆御用監造經變圖局部鎏金銀爐有明一代的皇帝大多尊崇佛教,只有嘉靖帝篤信道教,在他一朝期間,許多佛寺經閣荒頹失修,其中專門印經的番經廠、漢經廠兩個地方也殘破坍塌,不敷使用。隆慶皇帝時,曾命司禮監對兩經廠進行修葺,但番經廠雖修復,漢經廠工程未竟隆慶便已薨逝。其貴妃,即篤信佛教的明神宗之母慈聖李太后悲慟不已,決心為先帝完成修廠志願。但首先必須先找地方安置藏於廠內的經書,於是萬曆五年,自己慷慨出帑儲,命司禮監太監馮保去西直門城外卜地建寺。馮保找到了一座唐朝古剎聚瑟寺,認為適合,自己也捐資萬金,爾後宮中公主、妃嬪等,及京城中王公貴族無不紛紛響應太后善舉傾囊,於是當即大興土木,重新修建,於萬曆六年落成,賜名為護國萬壽寺,將舊漢經廠經書收藏於此。爾後,萬壽寺成了皇家寺院,只供皇室頂禮,平常人不可出入參拜,其規模璇宮瓊宇,極其宏麗,近似大內,成為一間等級極為崇高的寺廟,併入內官監的管轄之下,由內官監太監張進主持寺院事務。此件銀爐是萬曆十年(壬午),由御用監督造之皇家禮佛器,特供奉於萬壽寺中。其製作工藝精巧異常,盡顯皇家銀作匠人的功力。如此貴重的器物,極有可能是為了特殊原因而作。萬曆十年是一個值得紀念的一年,它是太子朱常洛出生之年,萬曆皇帝登基十年慶,亦是隆慶的十年冥誕,更是顧命大臣、李太后心腹張居正的逝世之年。此爐的製作是否與上面某個日子有關? 因為史料的不全,我們只能臆測,但很有可能是為如此一個有重要意義的日子而作。其底部中心刻有十字金剛杵紋, 其上以雙勾線陰刻「萬壽寺」三個大字,表明其供奉之所,又加一圈雙勾陰線銘文「大明萬曆壬午年御用監造銀重壹佰貳拾伍兩陸錢」。此種款識書寫法可於定陵出土的兩件金帶柄蓋罐上看到相似的格式(圖一、二),應為當時御用監定製金銀器落款的慣例。上面所記銀重一百二十五兩六錢,以今天的重量換算應為4684.82 克,與銀爐實際重量(不含銅膽)4717 克相差不多,可謂精準。此爐上的紋飾明顯與佛教故事有關,但是還未能一一確認出處,只認出一景(圖三)似乎是阿闍世王放醉象害佛,佛祖五指一揮,變出五隻獅子將之馴服的寓言故事,在很多經書中都有記載。從構圖及風格看來,爐上的紋飾受到了木刻版畫的影響,可參見永樂版內府刻本《釋氏源流》中的調伏醉象插圖(圖四),風格構圖非常類似。此書在明代流傳很廣,影響深遠,景泰、成化年間均有重刻,而且都是由內府漢經廠主持刻製。萬壽寺既然本來是藏經之處,以經書上常見的版畫來裝飾此爐也不足為奇了。此爐極為罕見,至今未見相似例。不過北京佳士得永樂曾於2012 年6 月5 日拍過一件帶有萬曆銀作局款的鎏金銀小缽,拍品628 號(圖五),其上有近似的紋飾,但構圖比較簡單,可資比較。此爐帶萬曆紀年款及御用監款,是研究明代皇家金銀器非常重要的一件標準器,又是研究佛教禮佛器具的一個重要例子,不論從其藝術性,歷史性或學術性來說都是一件不可多得的藏品。
明萬曆壬午年 (1582年) 御用監造局部鎏金銀錘胎經變圖簋式爐 《萬壽寺大明萬曆壬午年御用監造銀重壹佰貳拾伍兩陸錢》款

YUYONGJIAN ZAO MARK, DATED WANLI RENWU YEAR, CORRESPONDING TO 1582 AND OF THE PERIOD

細節
明萬曆壬午年 (1582年) 御用監造局部鎏金銀錘胎經變圖簋式爐 《萬壽寺大明萬曆壬午年御用監造銀重壹佰貳拾伍兩陸錢》款
15 9/16 in. (39.5 cm.) wide
來源
英國私人收藏,1980年代購於愛丁堡

更多來自 妙相圓明 – 佛教藝術精品

查看全部
查看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