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U YOUHAN (CHINA, B. 1943)
亞洲重要私人收藏
余友涵(中國,1943年生)

抽象 1991-2

細節
余友涵
余友涵(中國,1943年生)
抽象 1991-2
簽名:余友涵 (右下)
壓克力 畫布
116.5 x 162 cm. (45 7/8 x 63 3/4 in.)
1991年作
來源
現藏者直接購自藝術家
亞洲 私人收藏

拍品專文

「藝術一方面連接著過去,另一方面連接未來。當代藝術不是由生活而來,而是由文化而來。」- 余友涵

余友涵1943年生於上海,1973年畢業於北京中央工藝美術學院,回到上海後任教於上海工藝美校。從早期受到後印象派主義影響,創作了一系列具象寫生作品,到1980年代,對於現實的迴避使得藝術家期望能摒棄主題性創作,從此步入抽象繪畫的世界裡。

在《抽象 1991-2》(拍品編號23)中,耀目的綠、藍橙紅爭妍鬥麗,各自分離但又交融而成繁複斑斕的色彩律動。作品的構圖無意營造景深,相反,色彩似在前景與背景之中流動,在畫面上以千變萬化的方式匯流。《抽象 1991-2》中對比色的運用,叫人想起諸如修拉和希涅克等點彩派大家的實驗性作品。並置的對比色在眼中調和,達至比顏料本身佔調色更鮮明的色彩。希涅克特別喜歡用上如紅、橙等鮮明的色彩描繪出天空與水面,讓觀眾的眼波在調色之中,營造出炫目的效果。

余友涵標誌性的點線與摩斯密碼不只看似相似,在一個訪問之中,余友涵想起他在服軍役期間,從事過通信營的工作,學到收發摩斯密碼的方法。摩斯密碼中,一個字母簡化成不同長短組成的訊號,表現出來即是一連串由「.」和「-」組成的字詞和句子。在這個方法,即使最複雜的理念和概念都可解構為簡單的元素,一點可以是傳達大量訊息的組成部分。透過表現加密文件的外觀,余友涵在他的抽象繪畫中以其視覺語彙表達出這個概念。一抹油彩或者沒有意思,但它代表的是伸手可及的一個資訊世界,從而表達即使最複雜的圖像和訊息都可由簡單的組件而成。

余友涵在軍方的通信工作經驗又與另一先驅抽象畫家,美國藝術家塞‧湯伯利(圖3)相似。在1953-1954年間,湯伯利被徵召為美軍解密專家,有幾個月於華盛頓五角大廈工作。他加密和解密的工作經歷,對他後來對藝術創作的取向及象徵主義的理解有很深影響。湯伯利的作品看似抽象無意義的漫筆,他的畫作有著對古典神話、詩詞、文學及語言的典故。如余友涵一樣,湯伯利對心理學很有興趣,與及我們能在最簡單的手勢和形狀中找到意義。兩人都在作品中探討以最基本的元素表達高深的意義的可能性,創造出構圖看似簡單,實則反映了千年以來的人類知識進程。

余友涵每一幅畫作都由一點開始。無論線條與構圖有多複雜及深刻,正如文字可分解為點與線,余友涵的作品亦可解構為最基本的筆觸。「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意指萬物都由基本元素組成,由一點加上旁邊的一點,在類似的無意義的點與線之間,圖像的綜合表現或會最終改變。由無到有,由點線到意義,呈現了余友涵抽象作品趣向的精髓。

雖然這作品與《抽象1990-1》(拍品編號62) 一樣都是余友涵的抽象系列,但在兩幅作品的構圖中均不見圓形的構圖方式。有評論文章談到:「圓系列從黑白到彩色,甚至不再需要圓所表達的文化含義來支持他的繪畫,說明他更加迷戀繪畫專業語言所表達的更基本更純粹的審美感覺。」 雖然這系列的作品都基於安排在一個流動的構圖點與線(微型圓形),而不是像最早期的作品般集中表現圓的形態,但隨著他的作品成熟,他亦探討更深的概念,他亦不時回歸圓形。

更多來自 融藝/ 亞洲二十世紀及當代藝術(晚間拍賣)

查看全部
查看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