拍品專文
長頸瓜棱扁圓腹直頸小瓶,與台北故宮及南京博物院所藏雍正鬥彩三友瓜棱小瓶造型雖有區別(參見《清康雍乾名瓷》,臺北故宮1986 年,圖46;《中國清代官窯瓷器》,上海文化出版社,上海,2003 年,頁142),然皆為瓜棱腹配直頸瓶形,類似瓶形尚有北京故宮清宮舊藏仿哥釉瓜棱四方瓶(參見《平安春信 — 故宮珍藏花器精品》,澳門藝術館2016 年,頁212,圖81),與清人所繪《清高宗古裝像》書案上陳設瓜棱瓶相類(參見《平安春信 — 故宮珍藏花器精品》,澳門藝術館,2016 年,頁213),表明類似瓜棱直頸瓶為清代雍正乾隆時期,宮廷插花所用。
類似鬥彩貫套西番蓮紋瓜棱直頸小瓶成對者,目前傳世者有二對,除此對外,原另有一對曾為香港趙從衍先生舊藏,於1973 年香港中文大學《華光草堂珍藏清代瓷器》展覽,編號81 及1978 年香港藝術館《趙從衍家族珍藏明清瓷器》展覽,編號60,其後於香港蘇富比1987 年5 月 19 日《趙從衍私人及家族珍藏重要中國瓷器及玉雕精品·第二冊》分別售出,圖錄編號298、299。此外單件瓶者,有香港蘇富比1980 年11 月 25 日《太倉仇氏抗希齋曾藏珍品圖錄·第一輯明清瓷器》專場,拍品134 號;及香港蘇富比1990 年11 月13 日,拍品133 號;和香港佳士得1994 年10 月31 日,拍品618 號。
本拍品來源有緒,原為清代廣州Li Chi Bai 先生珍藏,於1908 年在上海由包爾祿(A W Bahr,又譯白威廉、巴爾)組織的中國古董展展出,並出版於1911 年倫敦《中國古玩美術譜》(Old Chinese Porcelain & Works of Art)一書,頁121,圖錄LXXX 號(左下),其後即未再公開發表。
類似鬥彩貫套西番蓮紋瓜棱直頸小瓶成對者,目前傳世者有二對,除此對外,原另有一對曾為香港趙從衍先生舊藏,於1973 年香港中文大學《華光草堂珍藏清代瓷器》展覽,編號81 及1978 年香港藝術館《趙從衍家族珍藏明清瓷器》展覽,編號60,其後於香港蘇富比1987 年5 月 19 日《趙從衍私人及家族珍藏重要中國瓷器及玉雕精品·第二冊》分別售出,圖錄編號298、299。此外單件瓶者,有香港蘇富比1980 年11 月 25 日《太倉仇氏抗希齋曾藏珍品圖錄·第一輯明清瓷器》專場,拍品134 號;及香港蘇富比1990 年11 月13 日,拍品133 號;和香港佳士得1994 年10 月31 日,拍品618 號。
本拍品來源有緒,原為清代廣州Li Chi Bai 先生珍藏,於1908 年在上海由包爾祿(A W Bahr,又譯白威廉、巴爾)組織的中國古董展展出,並出版於1911 年倫敦《中國古玩美術譜》(Old Chinese Porcelain & Works of Art)一書,頁121,圖錄LXXX 號(左下),其後即未再公開發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