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U TEH-CHUN (ZHU DEQUN, FRANCE/CHINA, 1920-2014)
朱德群(法國/中國,1920-2014)

紫空間

細節
朱德群
朱德群(法國/中國,1920-2014)
紫空間
油彩 畫布
73 x 60 cm. (28 3/4 x 23 5/8 in.)
1987年作
款識:朱德群CHU TEH-CHUN(右下) ; 紫空間 1987(畫背)
來源
亞洲 私人收藏
此作品已經日內瓦朱德群基金會鑑定

拍品專文

「阿爾卑斯山覆滿了白雪,當雲霧瀰漫之時,雲霧的白和雪山的白層次分明而充滿了變化,此時我心中只有雲霧在白地上移動的景象以及湧現的層次,心靈似乎也跟著那深淺濃淡的變動而若浮若沈,一下子浮現了很多唐詩的意象。回來就忍不住想作畫。」
— 朱德群

「我除了迷醉於王維的色彩,還流連於李清照、李後主的濃情。詩意的班斕和濃情,在我的心靈調色板上,調出了我的寶石藍色調。」
— 朱德群

「我希望通過西方的色彩關係和書法的抽象線條,鎔鑄成新風格的抽象繪畫:即能表達中國古典詩詞中的不可言傳、只能意會的抽象意境。從西方評論家對我的作品評論來看,他們似乎看到了我與西方抽象畫家不同的追求。」
— 朱德群

「中國人是第一個發現雲霧造型美並唯一把它成功地畫下來的民族。翻看世界繪畫史,天上的雲,只是背景,從沒有成為主要審美對象。中國畫家發現並專注於雲霧的變化無窮之美。我看著八仙山的雲霧,想到文人畫的始祖─唐朝的『詩佛』王維,他所寫的氤氳之雲:『山萬重兮一雲,混天地兮不分。樹晻曖兮氤氳,猿不見兮空聞』」
— 朱德群


神遊中華傳統,貫通東西美學
1955年,朱德群首次抵達法國,是中國第二代現代藝術家,亦是促使中西藝術碰撞、交流的先鋒。面對二十世紀中期百家爭鳴的藝壇,他沉實思考,積極創作,逐漸明白中國傳統山水畫、詩詞、道家哲思的寫意美學精神,和西方於二十世紀初提出的抽象理論,大有殊途同歸、異曲同工的論調。根深柢固的東方文化本質及久經琢磨的中西美學涵養,讓他由衷地在作品揮灑中國山水的詩意與靈性,融匯西方抽象繪畫內涵,高至「超乎象外,圜得其中」境界。

吹雪飄揚,減筆留白
古有宋代文學家歐陽修與客會飲賦雪詩,禁用「梨、梅、鵝、鶴、練、絮」等字;今有朱德群畫雪而不堆砌雪之質感、細節,而以減筆、留白去營造雪的感覺、氛圍。觀乎《雪景》(拍品編號554)左上,藝術家以薄荷綠、淡褐黃在畫布打底,再用一片白茫茫的平塗,加以點彩、拉線,讓白色自行表達雪之飄逸,滲透大自然浩氣蕩漾。這種處理雪的方法,令人聯想到美國現代畫家Andrew Dasburg的《四月的雪》簡化融雪之貌的雙色色塊、大塊擦筆,更有南宋梁楷《雪棧行騎圖》「畫法簡逸」、「惜墨如金」的精神。雲霧雪霜,僅以極簡色貌點筆成形,意象概括,寒氣襲人。

詩意造境,揮起韻律
在杭州藝專修學時期,朱德群從潘天壽、張光及李苦禪等水墨名家的導引下,確立「神似重於形似」、「吐胸中之逸氣」的繪畫觀、自然觀、天道觀。朱德群曾說:「在我的畫面上,其色彩和線條從不是偶然的,它們相容和諧地達到同一目的:激活光源,喚起形象和韻律」《雪景》的白線、灰線、黑線交織互纏,氣勢磅礴,境界深遠,捕捉了霧雪揚起天下大地的飛花,千回百轉,空濛矇矓。以線條去表達物事的氣勢此技法,亦見於吳冠中《小烏天堂》,回到藝術的「點、線、面」基本步,去表達乾坤萬象。

書法線條,舞動抽象
藝術家自幼學習書法,先習法度深嚴的楷書,進而鑽研行草。日復日、年復年的紮實功底下,他嘗試傾注個人感情入線條,再而駕馭線條的形體、造化。《2.12.87》(拍品編號555) 、《空間藍》( 拍品編號557)、《紫空間》(拍品編號556)的寶藍、淡綠書法線條,圓潤中又帶些許粗獷的筆鋒,洗鍊而雄沉地信手勾勒出縱深交錯的空間。一切都源自藝術家刻苦習字,揣摩書法的抽象美。 《望江南.多少恨》正正體現了朱德群於律動和節奏上的造詣,以收放自如的拖、拉、點筆,演繹雪地的大美無垠。

快筆皴擦,寫意俐落
《構圖 第80號》(拍品編號552)跟《構圖 第206號》( 拍品編號553)的筆法線條盡見朱德群掌握線條的功力。《構圖 第80號》的上方和《構圖 第80號》下方,由隨意卻又統一的皴擦、轉折方硬的快筆,畫出剛直瀟灑的黑線。這種寫意而不失精細的筆法,令人聯想到北宋許道寧《漁父圖》的山脈線條,層巒疊嶂,筆墨濃重之餘又似有輕雲繚繞其中。兩幅作品均以西方水粉媒材入畫,見證朱氏以西方技巧、東方氣度、成熟筆法活現中國山水千山萬壑的意境。

更多來自 亞洲二十世紀藝術 (日間拍賣)

查看全部
查看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