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TSUYUKI NAKANISHI (JAPAN, 1935-2016)
中西夏之 (日本,1935-2016)

LℓR - 87 - I

細節
中西夏之
中西夏之 (日本,1935-2016)

LℓR - 87 - I
油彩 畫布
194 x 142 cm. (76 3/8 x 55 7/8 in.)
1987年作
款識:中西夏之 一九八七年 LℓR - 87 - I (畫布框架)
來源
日本 東京 中村畫廊
現藏者購自上述畫廊

拍品專文

中西夏之: 自然的韻律和定律
中西夏之1935年生於東京。1958年獲東京國立藝術與音樂大學藝術碩士學位。1959年創作的《韻》備受讚譽。作為60年代日本前衛藝術的主要人物,中西夏之與高松次郎、赤瀬川原平創立前衛藝術團體「Hi-Red Center」,團體活躍於1962-1964年,探討人類的互動和大眾消費的議題。1965年,中西夏之與暗黑舞踏成員土方巽及大野一雄合作,這個經驗影響了他日後的創作。

經歷對繪畫重新的審視,以及對核心內涵的提煉,中西夏之獨創的繪畫語言在1970年代末形成。創作於1987年的《LℓR-87-1》(拍品編號588)是中西夏之的代表作。

垂直紫色柱將《LℓR-87-1》分為兩個不對稱空間。在左右二方,在白色和灰色的網絡上,短促的金黃色交叉筆觸交織在一起。這個看似公式化的建築,事實上包含了細微的變化。

紋理和弧線
這一層之上,由短的紫色筆觸和四個小橄欖綠點形成如一隻小蝴蝶的圖案自由而有節奏地分散。幾束精細的黑色線條與蝴蝶般的圖案相結合。弧線是70年代後期中西夏之在繪畫邊緣加入真實的弓箭的演變。這個弓箭被轉換成一條長弧線,後來變成微小的弧線。在這個演變下,中西夏之的概念保持不變。這個弧線暗示在畫面之外存在一個更大的圓圈,指出我們看到的描述只是一個無限空間中其中的一個片段,從未完全捕捉。

時空壓縮
「讓我們記住,繪畫是一種進入時空的形式,繪畫是瞬間運用感性和理性把本來融合的時間和空間分割。」 — 中西夏之

中西夏之把時間和空間分割,把重點放在時間上,選擇再現時間和經驗。這種概念常見於中國和日本的傳統繪畫,畫作的時間性是連續的,但空間性是不連續的。中西夏之所再現和表現的時間是一個壓縮的時間,將各種時間片段組合在同一畫面中。 《LℓR-87-1》是不同紋理層疊而組成的,看起來是和諧的,可是某些位置出現特殊的張力。

中西夏之認為塞尚試圖看的是時間,而不是空間,「人們以為這是[塞尚]如何實現把碎裂的顏色並置,以至把細節和整體極端地放置在前 方。[塞尚]之後,顏色再次向空間的問題這方向倒退。」 — 中西夏之

連續的位移
中西夏之選擇的紫色表明他對色彩和空間之間的關係的探索。

「慢慢地,慢慢地把紫色放在中心,就好像使紫色的柱子長出來。」
「紫色打開和散開...」 — 中西夏之

中西夏之追求畫面的展開和分散隱含了萬物的變化和不確定性。

蝴蝶般的圖案和花瓣筆劃在畫面上漂浮和滑動,如同沿著氣流一樣,按照自然規律輕輕搖擺,碰撞分散。這種不斷變化的空間由圖案的位置、陰影、淺空間和表現動姿的筆觸來呈現。

中西夏之所描繪這種位移運動就像「原子偶微偏」的理論,描述當原子通過自身的重量在一個空間移動時,它們如何偶然地在空間中偏轉一點。可是,如果他們不是在移動,那麼他們都會直接向下垂落,就像雨滴一樣,不會和原子之間產生任何碰撞。中西夏之描繪了自然物理定律下的無形位移運動。

回溯傳統
創作具有強烈民族身份的藝術對於70年代的日本藝術家而言至關重要,他們致力把日本當代繪畫與美國和歐洲的藝術分辨出來。中西夏之的作品表現出強烈的日本審美觀和節奏感,與傳統日本藝術共享同一根源,包括潑墨,結合書法和圖案的繪畫風格(Ashide-e),移動式屏風(byobu),和漢朗詠集(Wakan Roeishu)以及對有限的設計圖案的精湛處理。

中西夏之的抽象繪畫是既有動姿,又有系統性的。這彷彿是禪宗繪畫潑墨的演變,以及傳統日本藝術中的設計圖案的系統性的佈置的相互結合,如《破墨山水》及《鶴下繪和歌卷》。中西夏之自行研發長長的畫筆,在一定的距離遙遠繪畫,形成迅速的筆觸,組成網絡和紋理。

快速的筆觸讓人聯想起極具緩急輕重節奏的草書,充滿了自由和直率的表現力,又有一定的系統,與歐洲「不定形藝術」和美國「抽象表現主義」所依據的概念並不相同。 中西夏之的繪畫就像平安時代(794-1185)晚期把書法和圖 案結合的書法和圖案結合的繪畫風格。此外,中西夏之以可移動的畫架展示繪畫,這樣的格式讓人聯想起桃山時期(1573-1615)用來分隔空間的便攜式屏風藝術,引導觀者寧靜地沉思。

中西夏之在2016年去世。他參與的展覽包括:北九州市藝術博物館(1985年)、西武博物館(1989年)、愛知縣立藝術博物館(1995 / 2002-03年)、東京當代藝術館(1997年)和川村紀念DIC藝術博物館(2004/2012年)。重要聯展包括:「1945年後的日本藝術:向天空尖叫」,以及橫濱藝術博物館,古根漢(蘇豪)和舊金山現代藝術博物館及紐約現代美術館。

更多來自 亞洲二十世紀藝術 (日間拍賣)

查看全部
查看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