拍品专文
在肖恩• 斯库利所创的《4. 18. 04》一作中,温暖的乳白、沉稳的深蓝、大地色系的褐红与炭灰、幽微的黑色嵌块交融集聚,形成了织锦般的交叠颜彩,洋溢着光感和跃动。此幅作品呼应着斯库利极具开创精神的《光之墙》系列,对艺术家利用抽象和物质性、用来探讨建筑体所散发的感情效力,做了精准的体现。唐纳德• 库斯皮特写道:“ 若先验抽象主义中的‘ 进阶版’果真存在,那么康丁斯基的动势主义及马列维奇的几何表现,是以别种型态为起手式,到了纽曼和罗斯科时期,臻造极之境;而斯库利同时具动势和几何特质的画作,可谓进阶版的梗要。”(《“ 神圣的伤悲”,肖恩• 斯库利:回顾缅想》, D• 库斯皮特所着,第18 页,2007 年出版于纽约)
斯库利于1980 年代初期于墨西哥旅行时备受启发,而这份灵感造就了《光之墙》这一常态系列展;墨西哥当地的建筑物、在犹加敦的马雅文明遗迹,让艺术家目眩神迷,他同时也把握这机会,来探索虚实、光暗交替的种种艺术表现。这一系列历经数十年、涵盖了多个地点和媒材,具体呈现斯库利作品中型态和色阶语言的全面频谱。在《4. 18. 04》中,那些“ 色砖”—艺术家所赋名的绘体长方块—保有疏离间距,使色砖下方的颜彩能若隐若现,好似交错并列的建筑砖块。这种处理形状构成的建筑切入法,让斯库利之前的许多艺术先驱着迷不已:从约瑟夫• 亚伯斯—他也是从墨西哥的文明遗迹寻得灵感、到阿德• 赖因哈特、至唐纳德• 贾德,均是如此。斯库利多层次的颜色,进而形成了一种常态的艺术历史叙事法,持续探索空间、色调的感知力,以及它们与人类经验间的关系。
斯库利选择粉彩作为创作媒材,这也强化了他作品中物质和空间相互作用的异趣。艺术家以渐进式涂上层层淡彩,从而改变了画纸的表体质感,借此在我们所理解的颜色密度、和素材的脆弱性间,创造出一种非凡的张力。当斯库利论及这些粉彩作品时,也提到了过程中所需要的体力运用。“ 上粉彩的过程就像化妆一样,”他解释,“ 画纸上有灰尘,我就把尘粒揉刷进纸内。我用一片布或其他的纸把尘粒揉进纸内。一旦这些尘粒嵌入表面,我开始修整。然后我强化它的果效,加上一层画彩,继续整容,再涂上一层颜料,又来一次整容。就这样重复不休,直到这些粉彩颜料开始在画纸表面立起来。若你持续不懈,到了某个阶段就可以开始把它剔离。也就是说,你必须有所舍。” (S• 斯库利,引述自M• 波瑞尔所着的《肖恩• 斯库利》,第143 页,1990 年出版于纽约) 艺术家作品中的形状,仿若戴上了一种飘缈却有触知的特质。它们在画纸表面、以及作品上多彩纵深的律动,显得欢快畅意,其细致和脆弱,犹似要溶解固态、长方形的“ 色砖”。斯库利所用的纸媒材虽然平板,他却能透过颜色、媒介和形状另辟蹊径,创造出动能美学和感知上均活灵活现的隽永佳作。__
斯库利于1980 年代初期于墨西哥旅行时备受启发,而这份灵感造就了《光之墙》这一常态系列展;墨西哥当地的建筑物、在犹加敦的马雅文明遗迹,让艺术家目眩神迷,他同时也把握这机会,来探索虚实、光暗交替的种种艺术表现。这一系列历经数十年、涵盖了多个地点和媒材,具体呈现斯库利作品中型态和色阶语言的全面频谱。在《4. 18. 04》中,那些“ 色砖”—艺术家所赋名的绘体长方块—保有疏离间距,使色砖下方的颜彩能若隐若现,好似交错并列的建筑砖块。这种处理形状构成的建筑切入法,让斯库利之前的许多艺术先驱着迷不已:从约瑟夫• 亚伯斯—他也是从墨西哥的文明遗迹寻得灵感、到阿德• 赖因哈特、至唐纳德• 贾德,均是如此。斯库利多层次的颜色,进而形成了一种常态的艺术历史叙事法,持续探索空间、色调的感知力,以及它们与人类经验间的关系。
斯库利选择粉彩作为创作媒材,这也强化了他作品中物质和空间相互作用的异趣。艺术家以渐进式涂上层层淡彩,从而改变了画纸的表体质感,借此在我们所理解的颜色密度、和素材的脆弱性间,创造出一种非凡的张力。当斯库利论及这些粉彩作品时,也提到了过程中所需要的体力运用。“ 上粉彩的过程就像化妆一样,”他解释,“ 画纸上有灰尘,我就把尘粒揉刷进纸内。我用一片布或其他的纸把尘粒揉进纸内。一旦这些尘粒嵌入表面,我开始修整。然后我强化它的果效,加上一层画彩,继续整容,再涂上一层颜料,又来一次整容。就这样重复不休,直到这些粉彩颜料开始在画纸表面立起来。若你持续不懈,到了某个阶段就可以开始把它剔离。也就是说,你必须有所舍。” (S• 斯库利,引述自M• 波瑞尔所着的《肖恩• 斯库利》,第143 页,1990 年出版于纽约) 艺术家作品中的形状,仿若戴上了一种飘缈却有触知的特质。它们在画纸表面、以及作品上多彩纵深的律动,显得欢快畅意,其细致和脆弱,犹似要溶解固态、长方形的“ 色砖”。斯库利所用的纸媒材虽然平板,他却能透过颜色、媒介和形状另辟蹊径,创造出动能美学和感知上均活灵活现的隽永佳作。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