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U KUO-SUNG (LIU GUOSONG, B. 1932)
亞洲私人收藏
劉國松(1932年生)

地球何許之廿

細節
劉國松(1932年生)
地球何許之廿
設色 紙本 立軸
127.7 x 76.5 cm. (50 ¼ x 30 1/8 in.)
1969 年作
藝術家題簽條
題識:劉國松,一九六九。
鈐印:鐳國松
來源
倫敦邦瀚斯,亞洲藝術,2004年11 月8日,編號29
亞洲私人收藏
更多詳情
台灣的水墨藝術家在過去幾年逐漸登上國際藝術平台,受到重視。本次呈獻從1920 至1940 年代間出生於台灣的藝術家所創作的代表傑作,充分展現這段時期台灣戰後的開放性及藝術自由。在改變與創新的氛圍催化下,一些尋求革新的藝術家成立了具有影響力的五月畫會以及東方畫會。
1957 年由劉國松、莊喆、馮鍾睿等藝術家成立的五月畫會點亮了中國水墨藝術於過去半個世紀在台灣的發展。這些藝術家大膽而創新,致力於以西方觀點革新台灣的藝術實踐,特別是在以水墨作為媒介呈現抽象方面起了先鋒的作用。在五月畫會之外,由建築師轉為藝術家的陳其寬使用了獨特的角度來觀察世界,在單一構圖中同時展現了山水、建築以及人情味。何懷碩在傳統中國山水畫中注入了新的繪畫技法和觀點,並且鼓勵年輕的藝術家要走出自己的藝術道路,不要盲目跟隨老師的藝術足跡。
《地球何許之廿》(編號855)是劉國松太空畫系列作品中非凡的典範。在他的書法抽象作品於六十年代獲得空前成功之後,劉國松受到太空人威廉‧ 安德斯於美國太空船「阿波羅8 號」上所拍攝之地球升起的照片激發,於1968 年開始創作太空畫系列。在作品中,劉國松描繪了一輪滿月,在地球上方閃耀著。他以寬而抽象的筆觸呈現出地球的陸地板塊與海洋,融合了其創新的主題與成熟的抽象繪畫。到了七十年代,劉國松已經揭開了中國畫的新面紗,使其改頭換面,將中國畫的發展帶到了一個以往無法想像的嶄新境界。

更多來自 中國當代水墨

查看全部
查看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