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 EXCEEDINGLY RARE DING ‘MANDARIN DUCK AND LOTUS’ INCENSE BURNER AND COVER
AN EXCEEDINGLY RARE DING ‘MANDARIN DUCK AND LOTUS’ INCENSE BURNER AND COVER
AN EXCEEDINGLY RARE DING ‘MANDARIN DUCK AND LOTUS’ INCENSE BURNER AND COVER
1 更多
AN EXCEEDINGLY RARE DING ‘MANDARIN DUCK AND LOTUS’ INCENSE BURNER AND COVER
4 更多
定窯鴛鴦形蓋蓮座香薰柯玫瑰香港博物館專家顧問前維多利亞阿伯特博物院遠東部總館長定窯器為五代、北宋和金代名瓷,被朝廷及各大 寶剎奉為上品。1 官府對窯務極為關注,五代時期 更在當地設立瓷窯商稅務使 ( 或簡稱「瓷窯務使」 或「窯務使」),此事在公元957 年碑文中也有提 及。2 部份定窯器銘「官」或「新官」款,以示其 地位不同凡響,定瓷貴為宮廷用瓷,北宋朝廷一 直訂製不斷。明清學者譽定窯為宋代「五大名窯」之一,如此 一來,定瓷更是備受歷代藏家追捧和重視。定窯 器聞名天下,難怪宋代學者如陸游、葉置、周密 等皆有提及,但首次詳加分析此類收藏品的特徵 與價值者,當數明代學者曹昭。他在著作中指出: 「古定器,土脈細色白而滋潤者貴,質麄而色黃 者價低。外有淚痕者是真,…… 宣和[ 公元1119 至1125 年]、政和[ 公元1111 至1117 年] 間窯最 好。…… 凡窯器茅篾骨出者價輕。」他還提到, 當時定瓷的價格之貴已超越上乘景德鎮官瓷。3 時 至今日,定瓷的價值有增無減。藏家對定窯的盤 盌類標準器趨之若鶩,工精制奇者 ( 如本拍品) 更 是可遇而不可求。本香薰做工精絕,蓋頂巧塑二鴛鴦,交頸之姿纏綿繾綣,座子狀若盛放的仰蓮。此器雖經修復,但巧奪天工的複雜造型仍清晰可見。鴛鴦頸部線條婉轉流暢,乍看之下恍如白玉雕,蓋因曲線曼妙若此在陶瓷之中殊為罕見。更讓人拍案叫絕的,是鴛鴦足下沿蓋所塑的一周仰蓮瓣。每瓣單獨成型,再與座子接合,底部襯翻捲的小巧花萼。這一佈局既娉婷嫋娜,且動感十足。座子下半部承如意小足,其上環飾一道開光,內有卷草紋及小巧獅首。開光之上為一圈覆蓮紋,下端若如意雲頭。覆蓮瓣內與開光內的卷草紋上下呼應。器內口沿下刻一倒置的「月」字。此器的造型暗指夫妻恩愛、忠貞不渝,因鴛鴦與 蓮合指「鴛鴦貴子」,而花卉之中,惟有蓮蓬與 花同生,而蓮蓬多籽,故象徵連生貴子。4 鴛鴦與 伴侶長相廝守,且交頸之姿柔美繾綣,故代表琴 瑟和鳴、相知相惜之情。其實,正如本香薰所用的白色,此處的蓮花也與 佛教息息相關。寺廟與佛教徒均喜用白色或無色 半透明器物,因為透光這一特質象徵佛光普照之 下心境澄明、幡然醒悟。故此,白玉備受追捧, 水晶與玻璃亦然。白色薄胎瓷也是禮佛之物,就 是可證諸遼寧一座公元十二世紀初佛門古墓的出 土文物,此墓的主人很可能是位份極高的僧侶。 墓墻鑲十四篇金字梵文,而隨葬品更有一批精美 定窯器和青白瓷。5 兩者均屬白瓷,各源自華北與 華南。而且,兩者的薄胎之作均可透光,故可作 禮佛之用。這類蓮座之上飾一對鴛鴦的香薰,其形制或脫胎 於金屬器。以製作工藝而言,金銀器可錘揲成型, 而青銅器則可澆鑄成器,故難度較低。相形之下, 陶瓷作品的定形要難得多。可是,北宋名窯卻迎 難而上。汝窯遺址近期的考古發掘,便出土了若 干模製蓮座(圖一)。其中一例為素胎香薰的完 整蓮座,也有一批素胎及掛釉的殘片,圖見葉喆 民相關著作。6 從掛釉之作看來,蓮瓣的刻工格外 細膩,瓣沿皆劃一道輪廓線,正中綴一乳釘。惟 其浮雕蓮瓣外觀厚重,不像本香薰的蓮瓣般楚楚 動人、娉婷而立。耀州和景德鎮均有燒造青白釉鴛鴦形蓮座香薰。7(圖二)這批作品雖工絕精巧,但其蓮座造型厚重,不像本香薰的蓮瓣般玲瓏立體。如斯複雜的陶瓷作品,究竟產於何地呢?河北境 內,有多處窯口燒造定瓷。定窯一說源於「定 縣」,但其窯址其實位於曲陽縣的澗磁村和燕山 村。8 曲陽縣在宋代仍屬定州管轄,故有「定瓷」 一說,也解釋了窯址造成的諸多誤解。1941 年, 日本學者小山富士夫首次在該窯址展開勘察。當 時採集的大批殘片和其他標本,皆貯存於日本出 光美術館、MOA 美術館及根津美術館,學者就此 也進行了相當深入的研究。9 時至1950 年代,陳 萬里與馮先銘再赴當地進行考察。1961 至1962 年 期間,工作人員開始着手發掘與勘測龐大的廢瓷 堆,而這方面的工作目前仍在不斷加深我們對定 瓷及其斷代的了解。10 中國方面的發掘成果,現 由曲陽縣文物局及定州市博物館收藏。定窯採用的是較難塑形的白色瓷土,主要以拉坯成型,紋飾為劃刻或模印,印花之作始見於十一世紀中葉,是用單體內模範印而成。本香薰由若干構件組成,並結合了拉坯與模製工藝。香薰主體為拉坯成型,而底座、蓮瓣及蓋俱為模製,最後用封泥將各組件接合成複雜的造型。座子內底仍有同心環狀排列的小巧指紋,當年夯實模具內黏土的情景歷歷如見。此類香薰極難定型和燒造,能流傳至今更是倍顯珍貴。本拍品的特色之一,是其底座開光和覆蓮瓣內精美的印花。這類繁縟的印花效果,是在窯燒之前用刻有圖案的模具,在半乾坯體上壓出層次豐富、工緻細膩的陽線紋樣,與壓花銀器或織錦有異曲同工之妙。在1388 年刊行的《格古要論》中,曹 昭提到時人對各類定窯器的評價:「劃花者最佳, 素者亦好,繡花者次之。」11 就此而言,本拍品 堪稱集大成者,劃花、光素和繡花兼而有之。這類器物多用匣缽燒造而成,因為定窯用的是饅 頭窯,而且從十世紀起以煤為燃料。在1,300 至 1,340 攝氏度之間,饅頭窯內熱力大增,若無匣缽 保護,煤的煙塵可能會對器物造成損壞。饅頭窯 燒的是氧化焰,形成定瓷經典的溫潤象牙色澤, 以及腴厚的透明釉滴斑,在中國鑑藏界素有「淚 痕」之譽。本香薰外底積釉處色呈乳白,而蓋內 的釉滴斑有明顯的「淚痕」效果。最後,且讓我們來分析一下此爐特殊的造型。定窯很少燒造一體兩件的香薰,所以本拍品極為罕貴。但陶工緣何要費此心力,製作一件對其材質來說難如登天的器物呢?也許,原因在於香薰本身便是超凡脫俗之物。焚香在中國歷史悠久,早於周代已有薰艾,香煙繚繞既可袪味除臭,亦可驅趕蚊蟲。秦漢二代,道家傳人無不醉心於長生不老之術,以東海仙境為造型的博山爐遂應運而生,用以薰燃各種植物和動物類香料。植物類薰香源自桂皮、樟腦、甘草和茴香,而動物類則來自麝貓和麝香。除了本土香料之外,入宋之前已出現檀香、沉香、龍涎香、安息香等進口香料。12正式的宮廷和宗教儀式中多有使用香料和薰爐,使這一歷史悠久的傳統得以薪火相傳。輕煙一縷,象徵的是天地造化之「氣」,當薰香穿過蓋內管道,再由鴛鴦之喙徐徐飄出,斯情斯景,思之令人悠然神往。
北宋 定窯鴛鴦鈕蓮座帶蓋香薰

NORTHERN SONG DYNASTY (960-1127)

細節
北宋 定窯鴛鴦鈕蓮座帶蓋香薰
蓋呈圓餅形,蓋頂巧塑二鴛鴦,交頸之姿纏綿繾綣,底部有兩出氣孔。香薰上半部為半圓形盛器,內口沿下刻一倒置的「月」字。外塑四層仰蓮瓣。每瓣單獨成型,下承倒花萼式底座,外印覆蓮紋一周,內有卷草紋,下飾開光獅首紋。底座下端塑意雲頭腿。蓋及香薰外壁施淡雅象牙白釉。

此器經中科研發有限公司熱釋光測年法檢測(測試編號7747HC04;2019年3月14日),證實與本圖錄之定年符合。
12 7/8 in. (32.8 cm.) high overall

榮譽呈獻

Priscilla Kong
Priscilla Kong

更多來自 重要中國瓷器及工藝精品

查看全部
查看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