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RARE SMALL PALE GREYISH-WHITE JADE PENDANT OF A FOREIGN FEMALE DANCER
歐洲私人珍藏
唐/遼 玉女舞人墜

TANG-LIAO DYNASTY, 8TH-11TH CENTURY

細節
唐/遼 玉女舞人墜
2 1/4 in. (5.9 cm. high), box
來源
鄭德坤博士(1907-2001)及伉儷舊藏
木扉舊藏
Bluett & Sons,1990年12月7日,編號39
東西軒珍藏
出版
鄭德坤博士, ‘Tang and Ming Jades’,《Transactions of the Oriental Ceramic Society》,卷28,1953-1954年刊,頁30,圖版6,號3A,3B,3C
巫鴻與B.Morgan合著,《木扉珍藏中國玉器》,Bluett and Sons Ltd.,倫敦,1990年,圖版39號
Nicole De Bisscop,《Chinese Jade and Scroll Paintings from the Dongxi Collection》,布魯塞爾,1995年,頁56,圖版30號
展覽
Kredietbank Gallery,《Chinese Jade and Scroll Paintings from the Dongxi Collection》, 布魯塞爾,1995年10月25日至12月17日,Kredietbank Luxembourg,1996年2月1日至4月13日,圖版30號

榮譽呈獻

Marco Almeida (安偉達)
Marco Almeida (安偉達) SVP, Senior International Specialist, Head of Department & Head of Private Sales

拍品專文

此件灰白玉女舞人身形嬌小玲瓏、婀娜多姿,極具動態美感與時代特色。

唐朝隨處可見形形色色的胡人形象,反映了當時融洽多元的繁華盛世。胡人形象多見於陪葬陶俑,罕見於其他材質。玉胡人尺寸雖多爲嬌小,但工匠仍著力通過人物的面部、髮飾及衣冠等特徵體現其種族特點。此女舞人輕盈靈動,可能為胡人舞者,固以證明外來舞者在唐朝宮廷之流行程度及影響力。

可參考兩例同樣舉起單臂的胡人舞者珮及胡人戲獸珮,載於蘇芳淑博士著《 Chinese Jades from the Cissy and Robert Tang Collection》,香港中文大學文物館,2015年,頁162,圖版 31b、31c。此頁可見同樣繋腰帶穿長袍的白玉胡人吹笙珮,圖版31a。第163頁中可見腰帶皆雕有花紋,為當時皮帶上常見的玉飾,因此推斷三件玉人均為唐至遼代胡人形象。

另可比較兩件相似的唐朝玉舞人,抬起單臂、神態生動,載於故宮博物院藏文物珍品全集《玉器(中)》,香港,1995年,頁32-33,圖版29及30號。

此玉女舞人為鄭德坤博士舊藏。鄭德坤博士 (1907-2001),著名考古學家,出生於福建廈門的鼓浪嶼,畢業於燕京大學,哈佛大學考古學博士,1951年受邀到英國劍橋大學任教,共23年,在任教期間,劍橋獨立於劍橋的「木扉」圖書館,1974年在劍橋退休後,1978年於中大的中國文化研究所創「中國考古藝術研究中心」任首屆主任。1985年退休。

更多來自 重要中國瓷器及工藝精品

查看全部
查看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