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pg?w=1)
亞洲私人收藏
清 八大山人
葡萄圖
細節
清 八大山人
葡萄圖
水墨紙本 立軸
156 x 63 cm. (61 3/8 x 24 ¾ in.)
款識:八大山人畫。
鈐印:八大山人
藏印:胡虛枕家珍藏
葡萄圖
水墨紙本 立軸
156 x 63 cm. (61 3/8 x 24 ¾ in.)
款識:八大山人畫。
鈐印:八大山人
藏印:胡虛枕家珍藏
出版
米澤嘉圃、鶴田武良編著,《水墨美術大系普及版第十一卷:八大山人‧揚州八怪》,株式會社講談社,東京,1978年,
第101頁,圖版66。
鈴木敬編,《中國繪畫綜合圖錄卷四:日本篇II寺院•個人》,東京大學出版社,1983年,東京,第IV-527、IV-653頁,圖版JP 71-001。
王方宇、班宗華,《荷園主人:八大山人的生命與藝術》,耶魯大學出版社,紐黑文及倫敦,1990年,第12、123-124頁,圖版4,圖錄19。
《中國名畫家全集 - 八大山人》,河北教育出版社,石家莊,2003年,第229頁。
第101頁,圖版66。
鈴木敬編,《中國繪畫綜合圖錄卷四:日本篇II寺院•個人》,東京大學出版社,1983年,東京,第IV-527、IV-653頁,圖版JP 71-001。
王方宇、班宗華,《荷園主人:八大山人的生命與藝術》,耶魯大學出版社,紐黑文及倫敦,1990年,第12、123-124頁,圖版4,圖錄19。
《中國名畫家全集 - 八大山人》,河北教育出版社,石家莊,2003年,第229頁。
展覽
展覽:
三藩市,三藩市亞洲藝術館,“荷園主人:八大山人的生命與藝術”,1990年8月22日 – 10月28日。
紐黑文,耶魯大學藝廊,荷園主人:八大山人的生命與藝術”,1991年1月25日 – 3月24日。
三藩市,三藩市亞洲藝術館,“荷園主人:八大山人的生命與藝術”,1990年8月22日 – 10月28日。
紐黑文,耶魯大學藝廊,荷園主人:八大山人的生命與藝術”,1991年1月25日 – 3月24日。
更多詳情
王孫清泠:八大山人的書畫世界
八大山人一生迭宕多變,十九歲遭逢國破家亡,隱匿奉新山中,後祝髮為僧,中歲在臨川觸景生情發病顛狂,病愈還俗後娶妻,以書畫名重於世。
八大山人能詩,善書,工篆刻,他的書法取學多方,初學歐陽詢,後改學董其昌,復又上溯黃庭堅、米芾,乃至鍾繇、王羲之,60歲左右逐漸融會貫通,70歲左右書法成熟,是我們常見熟悉的“八大體”書法。
八大繪畫作品,最早知見是《傳綮寫生冊》十五開(1660),以瓜果、花卉、石松成冊。至於今日常見八大的標準符號——荷石白眼魚鳥,大都是中晚年出山與還俗後的不適應,充斥著與世迥殊的孤清心境。然而,這種與時反馳的清簡畫風,卻受到了許多人的雅愛。
此次八大山人作品三幅,分別為《荷花/書法》、《葡萄圖》以及《書北窗三友詩》,均屬同一來源,有非常好的出版和著錄。第一幅《荷花書法》以墨葉遮蓋左上角,自左下方斜出兩枝荷莖,一枝荷葉掩去,一枝菡香微露,畫圖虛實濃淡相對,為八大一慣簡筆構圖。
第二幅《葡萄圖》,構圖以左面中下方為重墨,枝莖糾結盤屈,墨葉濃濕乾淡交相輝映,結實累累。上方略垂兩三枝莖屈結,葉實疏朗,與下方有繁簡左右襯對呼應之妙,真是神來之筆。
第三幅書寫唐白居易《書北窗三友詩》(1703),詩意與八大心境契合,寫來行氣疏朗,筆筆中鋒,凝練厚重,雖屬紙本,卻是八大山人晚年不可多得的佳作。
從趙宋到朱明,遭逢巨變遺落在塵世的王孫貴族如明珠蒙塵,心境的劇變與同時遺民存在巨大的差異。八大山人書畫世界表面的簡約、孤獨、清泠,內裡是一顆相隔數百年仍然擦不透亮的隱晦心靈。
八大山人一生迭宕多變,十九歲遭逢國破家亡,隱匿奉新山中,後祝髮為僧,中歲在臨川觸景生情發病顛狂,病愈還俗後娶妻,以書畫名重於世。
八大山人能詩,善書,工篆刻,他的書法取學多方,初學歐陽詢,後改學董其昌,復又上溯黃庭堅、米芾,乃至鍾繇、王羲之,60歲左右逐漸融會貫通,70歲左右書法成熟,是我們常見熟悉的“八大體”書法。
八大繪畫作品,最早知見是《傳綮寫生冊》十五開(1660),以瓜果、花卉、石松成冊。至於今日常見八大的標準符號——荷石白眼魚鳥,大都是中晚年出山與還俗後的不適應,充斥著與世迥殊的孤清心境。然而,這種與時反馳的清簡畫風,卻受到了許多人的雅愛。
此次八大山人作品三幅,分別為《荷花/書法》、《葡萄圖》以及《書北窗三友詩》,均屬同一來源,有非常好的出版和著錄。第一幅《荷花書法》以墨葉遮蓋左上角,自左下方斜出兩枝荷莖,一枝荷葉掩去,一枝菡香微露,畫圖虛實濃淡相對,為八大一慣簡筆構圖。
第二幅《葡萄圖》,構圖以左面中下方為重墨,枝莖糾結盤屈,墨葉濃濕乾淡交相輝映,結實累累。上方略垂兩三枝莖屈結,葉實疏朗,與下方有繁簡左右襯對呼應之妙,真是神來之筆。
第三幅書寫唐白居易《書北窗三友詩》(1703),詩意與八大心境契合,寫來行氣疏朗,筆筆中鋒,凝練厚重,雖屬紙本,卻是八大山人晚年不可多得的佳作。
從趙宋到朱明,遭逢巨變遺落在塵世的王孫貴族如明珠蒙塵,心境的劇變與同時遺民存在巨大的差異。八大山人書畫世界表面的簡約、孤獨、清泠,內裡是一顆相隔數百年仍然擦不透亮的隱晦心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