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COPPER ALLOY FIGURE OF PADMAPANI LOKESHVARA
A COPPER ALLOY FIGURE OF PADMAPANI LOKESHVARA
A COPPER ALLOY FIGURE OF PADMAPANI LOKESHVARA
1 更多
A COPPER ALLOY FIGURE OF PADMAPANI LOKESHVARA
4 更多
蓮花手觀自在菩薩銅像

東北印度 比哈爾邦邦地區 七/八世紀

細節
蓮花手觀自在菩薩銅像
東北印度 比哈爾邦邦地區 七/八世紀
6 3⁄4 in. (17.2 cm.) high
來源
1946至1959年間購於紐約
M·羅伯特·魯塞特(1901-1981)舊藏
安妮-瑪麗·魯塞特女士舊藏
巴黎科爾內特·德·聖西爾拍賣行,2020年10月15日,拍品59號
歐洲私人收藏

榮譽呈獻

Edward Wilkinson
Edward Wilkinson Global Head of Department

拍品專文

此尊優雅的銅合金雕塑描繪觀世音菩薩以「皇室自在坐姿」(lalitasana)端坐於盛開的蓮花座上,蓮座乃精神純淨與超脫的強有力象徵。其右手伸展,結與願印,即施予印,或曾持有一顆現已遺失的如意寶珠;左手則輕置於座上,纖巧地握持一莖蓮花,該蓮花自其左肩旁冉冉升起。

造像微微傾倚於一鏤空橢圓形背光之中,背光上精緻裝飾三朵風格化的花朵,由葉狀卷鬚相連。這些花卉形態自雙肩上方拱起,形成優雅華蓋,更強化了造像空靈而虔敬的氣質。

雕塑家對飾物尤為用心:胸前飾件與額部裝飾很可能原鑲嵌半寶石或以金屬鑲嵌——這些細節雖因年代久遠而略顯磨損,但仍彰顯出帕拉時期銅造像藝術的精緻。

此像比例優雅、造型柔和、裝飾富詩意,體現了笈多古典主義的久遠影響。此傳承尤見於其圓潤面容、微啟雙唇、流暢卷髮,以及自拉長耳垂懸垂的不對稱耳飾。這些特徵顯示帕拉雕塑家如何重新詮釋古典語彙,並將其昇華以服務於大乘與金剛乘的圖像體系。

那爛陀博物館所藏一尊密切相關的觀世音菩薩銅像(編號00169)呈現相似構圖,僅左手姿勢與蓮葉基座略有不同(參見Susan Huntington,《The Pala-Sena Schools of Sculpture》,萊頓,1984年,圖版162)。其他可資比較之例尚包括:奧里薩邦立博物館藏銅像(參見烏爾裡希•馮•施羅德,《Indo-Tibetan Bronzes》,香港,1981年,第223頁,圖版48G);Pal所著《The Norton Simon Museum》第一卷《Art from the Indian Subcontinent》中一件略為緊湊的變體(圖版134,第174頁);以及羅伯特·H·埃爾斯沃思(Robert H. Ellsworth)收藏中一件重要作品,曾於2015年3月17日紐約佳士得拍賣(拍品12號)。

此像氣韻寧靜、構圖均衡、工藝精緻,堪稱早期帕拉銅造像之傑作。其鑄造品質、造型之敏銳感,以及細節之繁複,皆印證其藝術價值。此外,其顯赫的早期傳承——始於二十世紀中葉於紐約購得,並曾入藏著名的魯塞收藏(Rousset collection)——更凸顯其歷史重要性,以及歷久不衰的收藏與鑑賞價值。

更多來自 印度、喜馬拉雅及東南亞藝術

查看全部
查看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