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COPPER ALLOY FIGURE OF KAUMARI
A COPPER ALLOY FIGURE OF KAUMARI
A COPPER ALLOY FIGURE OF KAUMARI
1 更多
A COPPER ALLOY FIGURE OF KAUMARI
4 更多
嬌麼哩銅像

尼泊爾 約十三世紀

細節
嬌麼哩銅像
尼泊爾 約十三世紀
7 5⁄8 in. (19.8 cm.) high
來源
貝蒂· 安什曼收藏,瑞士,1978年前入藏
蘇黎世闊樂,1978年6月1-3日,拍品33號
紐約蘇富比,1993年12月1日,拍品22號
歐洲顯赫珍藏
出版
烏爾裡希·馮·施羅德《印度-西藏銅造像》,香港,1981年,第353頁,編號92G

榮譽呈獻

Edward Wilkinson
Edward Wilkinson Global Head of Department

拍品專文

嬌麽哩屬於「八母神」群體,這是一群在南亞地區印度教與佛教密續傳統中均受崇敬的強大女性神祇。她是八母神中的第三位,代表戰神庫瑪拉(又稱室建陀或迦絺吉夜)的「沙克提」(即神聖女性能量)。作為庫瑪拉的配偶與女性對應化身,嬌麽哩象徵著武勇之力、青春活力與神聖護佑。她通常手持狼牙棒與骷髏碗,此二者是其護佑與毀滅力量的有力象徵。

在加德滿都谷地,母神群體在紐瓦爾文化中具有特殊意義。她們不僅被視為個人與社群的守護者,更被奉為城市空間的守護神,深深融入市民儀式、節慶與寺廟建築之中。她們既是威猛又具慈愛之力,能清除障礙、捍衛宇宙秩序。

完整的八母神群體包括:梵天女、毗濕奴女、大自在天女、因陀羅女、嬌麽哩(即本拍品)、毘拉希(現藏於克利夫蘭藝術博物館)、旃蒙達(現藏於洛杉磯郡立藝術博物館)與大吉祥天女。每位女神皆為印度教萬神殿中主要男性神祇之沙克提的化身。在密續信仰體系中,她們同時具備忿怒相與慈悲相,既擁有摧毀邪惡之力,亦具維繫與滋養生命之能。

此尊嬌麽哩像屬於一組罕見且記錄詳實的八母神銅像,曾由烏爾裡希•馮•施羅德刊載於《Indo-Tibetan Bronzes》,1981年,第352頁。馮·施羅德提出,該組造像可依據細微的雕塑差異,在風格上分為兩個子群。第一組(92A、92B、92F、92H)特徵為軀幹略顯修長,雙腿間褶皺衣紋處理方式獨特;本像與92C、92D、92E及92G同屬第二組,其軀幹比例更趨自然寫實,下身衣褶則呈現更柔和、更具韻律感的表現。

儘管存在這些細微差異,整組造像作為此時期罕見的完整雕塑套組,保存至今實屬難得。與現藏於克利夫蘭藝術博物館的毘拉希像(館藏編號1978.70)相同,嬌麽哩亦以「皇家自在姿」(lalitasana)呈現,散發優雅與端莊氣度。其四臂以超凡的自然主義手法塑造,緊裹的衣袍自雙腿間優雅垂落,形成層疊褶皺。

值得注意的是,其下裳所飾大型花卉玫瑰紋樣,與第2017號拍品所見的立姿彌勒菩薩像上的紋飾相呼應,印證了十一至十三世紀間喜馬拉雅高原地區紡織與服飾設計中一種廣泛流傳且持久的審美風尚。

嬌麽哩的表情略帶威懾之勢,頭部微微傾側,銳利分明的瞳孔凝視前方,展現神聖專注。諸多元素融為一體,成就了一尊氣韻非凡、莊嚴深邃的雕塑,堪稱尼泊爾早期馬拉時期藝術成就之典範。

更多來自 印度、喜馬拉雅及東南亞藝術

查看全部
查看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