拍品专文
黄然于 2004 年以本科第一名的成绩毕业于伯明翰艺术与设计学院纯艺术专业,之后又于 2007 年从伦敦大学戈德史密斯学院获得艺术硕士学位。《下一轮才是真实的生活》的题目改编自电影《辛瑞那》中的一句台词。这部长达 2 7 分 2 3 秒的录像作品之中,黄然试图发掘当代文化及政治中难以逃脱的陈腐与乏味本质。作品拍摄于伦敦,在影像的黑色背景前,主角为三位身着白衬衫的中年男子,接力传递并咀嚼同一块泡泡糖,直到这块白色泡泡糖的味道被消耗殆尽。
是若有所思,还是面露难色,亦或在无奈中将一块味同嚼蜡的泡泡糖试着吐个泡泡,找出些新意,翻出些花样。被雇佣的三位演员以极其认真的专业精神对付无聊的重复和时间的消耗,纯黑的背景使得观众的目光完全聚集到或单独出现或两两出现的白衬衣男人身上,使得录像画面竟然呈现古典的意味。艺术家认为录像作品之所以吸引人是因为它是一种非常强烈的语言。“录像更多时候,对我而言更像是绘画,画面涵义、画面表现显得更重要。”
纯黑的背景布置,聚焦在接力行为的本身,三人共享的这块口香糖成了某种交流的媒介。虽然交流在不断地反复,但是交流的意义(味道)却逐渐淡化并消失了,最后仅仅是交流的画面得以保留。任何事情在那里都只是即时的, 没有对于未来的承诺,也不关于过去。一切交换都是图象上的朝生暮死,甚至可以不具意义。
黄然希望在创作上为当代现实中本质上所具有的无解状态提供一个解决之道。“我对道德,这一人类的基本条件非常感兴趣。在道德这个概念背后,包含着关于政治和文化的诸多问题。然而这并不是要涉及任何具体的现象,而是针对其背后的本质上的观念性问题。… …我想我的创作在某种程度上是在尽力制造‘相信’。我觉得这是更有力量的事。虽然我没有信仰,但这有点像宗教所具有的质量:它从来就不在乎是否在真正意义上提供理解,却始终令你对其深信不疑。”
在接近半小时的时间里,由三个人传递咀嚼同一块泡泡糖,对于 演员和观众而言都是令人厌恶不快的事情。从泡泡糖最初的甜美, 到混杂了不同人的“特征”,再到无味,艺术家将 这一切并置混杂在一起,而这些非常规的并置却给观众带来更多思考,这种介于合理与不合理之间的、由影像构成的真实性让人质疑我们司空见惯的标准以及价值体系。
是若有所思,还是面露难色,亦或在无奈中将一块味同嚼蜡的泡泡糖试着吐个泡泡,找出些新意,翻出些花样。被雇佣的三位演员以极其认真的专业精神对付无聊的重复和时间的消耗,纯黑的背景使得观众的目光完全聚集到或单独出现或两两出现的白衬衣男人身上,使得录像画面竟然呈现古典的意味。艺术家认为录像作品之所以吸引人是因为它是一种非常强烈的语言。“录像更多时候,对我而言更像是绘画,画面涵义、画面表现显得更重要。”
纯黑的背景布置,聚焦在接力行为的本身,三人共享的这块口香糖成了某种交流的媒介。虽然交流在不断地反复,但是交流的意义(味道)却逐渐淡化并消失了,最后仅仅是交流的画面得以保留。任何事情在那里都只是即时的, 没有对于未来的承诺,也不关于过去。一切交换都是图象上的朝生暮死,甚至可以不具意义。
黄然希望在创作上为当代现实中本质上所具有的无解状态提供一个解决之道。“我对道德,这一人类的基本条件非常感兴趣。在道德这个概念背后,包含着关于政治和文化的诸多问题。然而这并不是要涉及任何具体的现象,而是针对其背后的本质上的观念性问题。… …我想我的创作在某种程度上是在尽力制造‘相信’。我觉得这是更有力量的事。虽然我没有信仰,但这有点像宗教所具有的质量:它从来就不在乎是否在真正意义上提供理解,却始终令你对其深信不疑。”
在接近半小时的时间里,由三个人传递咀嚼同一块泡泡糖,对于 演员和观众而言都是令人厌恶不快的事情。从泡泡糖最初的甜美, 到混杂了不同人的“特征”,再到无味,艺术家将 这一切并置混杂在一起,而这些非常规的并置却给观众带来更多思考,这种介于合理与不合理之间的、由影像构成的真实性让人质疑我们司空见惯的标准以及价值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