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VERY RARE COPPER-RED GLAZED MONK’S CAP EWER
A VERY RARE COPPER-RED GLAZED MONK’S CAP EWER
A VERY RARE COPPER-RED GLAZED MONK’S CAP EWER
2 更多
亞洲私人珍藏 — 有關收益將捐贈予亞洲精神健康慈善機構
清乾隆 寶石紅釉僧帽壺 六字篆書款

QIANLONG SIX-CHARACTER SEAL MARK IN UNDERGLAZE BLUE AND OF THE PERIOD (1736-1795)

細節
清乾隆 寶石紅釉僧帽壺 六字篆書款
7 ¾ in. (19.2 cm.) high, box
來源
香港佳士得,1990年3月20日,拍品619號
徐氏藝術館,香港
香港佳士得,2002年4月29日,拍品538號
出版
徐氏藝術館,香港,1991年,圖版128號
《香港佳士得二十週年回顧1986-2006:中國瓷器及工藝品精選》,香港,2006年,頁155

榮譽呈獻

Priscilla Kong
Priscilla Kong

拍品專文

口似僧帽形,尖流,曲鋬,鋬兩端刻如意形飾,一端貼於腹間,一端貼於帽沿並有突棱竪起與口沿平立。長頸,圓碩腹,圈足。器外及器口內施紅釉,釉色鮮紅如寶石,口、足、帽沿邊等出筋處,呈現白邊。圈足露胎,細膩潔白,器底書青花「大清乾隆年製」篆書款。

僧帽壺因壺口形似僧帽而得名,為藏族佛教用器,多由金屬製作。瓷僧帽壺始燒於元代。明永樂、宣德年間因漢、藏文化交流頻密,景德鎮御器廠曾燒製大量僧帽壺,但以甜白釉為主,寶石紅釉者極少見。現存兩件明初寶石紅釉僧帽壺皆為清宮舊藏,一現藏台北故宮博物院,見《明代宣德官窯菁華特展圖錄》,台北,1998年,圖版29號(圖一);另一為北京故宮博物院藏品,見《世界陶磁全集-明》,第14冊,東京,1976年,圖版32號。明初寶石紅釉僧帽壺深受清宮帝后所喜愛,上述台北故宮博物院之例於器底及木座底部皆刻有乾隆御題詩,詩中以「潤透硃砂釉,盛宜沆瀣漿」,來形容皇帝摩挲之際,十分欣賞寶石紅釉。木座外圍尚刻有「雍邸清玩」四字銘,表示其曾為雍正皇帝潛邸時所藏,雍正潛邸時清宮畫院繪《十二美人絹畫》「鑑古」中多寶格上之紅釉僧帽壺,應即為該例(圖二)。並據《故宮藏清宮陳設檔》(嘉慶七年十一月)記載,此僧帽壺陳設於內廷西路養心殿東暖閣博古閣內。而《清檔》亦記載,乾隆四年九、十月間,及乾隆五年正月至二月,乾隆帝命為霽紅僧帽壺配紫檀木座兩次。乾隆六年十一月,為霽紅僧帽壺配花梨木座。乾隆十年三月,命內務府造辦處製霽紅僧帽壺木樣,發往景德鎮燒配瓷蓋等諸多史事。盛清帝王對於寶石紅釉僧帽壺的鍾愛,由此可見一斑。

康熙一朝曾仿燒寶石紅釉僧帽壺,惟其腹部較圓,頸部較直,見北京故宮博物院藏一例,載於故宮博物院藏文物珍品全集《單色釉》,香港,1999年,頁25,圖版22號,及巴黎佳士得2007年12月7日拍賣一例,拍品132號,兩者底部皆書宣德寄託款;另有康熙無款例子,器形較小(高14公分),見紐約佳士得2013年3月21日,拍品1204號。
乾隆款寶石紅釉僧帽壺於器形上與明初原型較為接近。近似例極為稀少。參考《歷代文物萃珍-敏求精舍三十週年紀念展》展出一件,後於香港佳士得1998年4月27日拍賣,拍品721號;及台北故宮博物院藏較小描金的一件(高11.8公分),錄於《乾隆皇帝的文化大業》,台北,2002年,頁197,圖版V-33號。乾隆款單色釉僧帽壺另有霽藍釉者,如曾存於紫禁城古董房一件,現藏台北故宮博物院,見《皇權與佛法-藏傳佛教法器特展圖錄》,台北,2002年,圖版721號,及出光美術館所藏一例,體型較大(高19.3公分),見《出光美術館藏品圖錄-中國陶磁》,東京,1987年,圖版954號。亦有粉青釉者,如天民樓藏袖珍四字篆書款一件(高10公分),見《天民樓藏瓷》,上冊,香港,1987年,圖版158號。

更多來自 皇天梵相

查看全部
查看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