拍品专文
「台展三少年」之一的郭雪湖善画胶彩,并致力于创新求变,在胶彩的基础上结合中国传统水墨技巧,将胶彩画带往另一个更宽广的境界。1964年郭雪湖离台赴日,研究考察,期间亦演变个人创作。
《蝴蝶兰》(Lot 233)中郭雪湖以细笔勾勒出兰花外型再加以填色,红花与绿叶相映成彰,高雅温润的淡色背景使花朵的鲜艳色泽更为凸显。构图方面,向右延伸的枝叶,与左侧的黑色土块取得平衡,使画面重心不至于太过偏斜。另外郭雪湖使用渲染技巧表现叶脉纹路及兰根,在胶彩画中保有水墨画的情趣。
郭雪湖认为写生即是观察力的表现,也是绘画最基本最重要的元素,《春日河上风光》(Lot 232)即是一件精彩的写生作品。画面中拱桥侧面及桥柱的直线,与屋顶斜线相互构成的几何趣味值得观者细细玩味。而桥拱、树冠与远方塔顶飞檐的弧线,则为画面带来流动轻盈感。本件作品用色丰富,充分展现胶彩鲜艳饱和的颜料特性,蓝绿黄红存在同一画面却又互不干扰,可见郭雪湖驾驭色彩的功力。白墙红瓦,一叶扁舟,点缀身着不同颜色衣物的游人在桥上赏景,郭雪湖营造出如诗的闲适气氛,谱出线条与色彩的优美协奏曲。郭雪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