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节
潘公凯
穐酣图
水墨 设色 纸本
67 × 135.5 cm. (26 3/8 × 53 3/8 in.)
2000 年代作
签名:穐酣图 艺术家签名(左下)
钤印:艺术家钤印(共三枚)

拍品专文

潘公凯为一代国画大师潘天寿之子,却未曾向其父习画,绘画起步来自西方造型体系。取中国文人之长,艺术家始终坚守鲜明的中华民族艺术主张 ,作品精简而意远,与传统水墨一脉相承。芭蕉寓含“空”和“无常”的意义,被广泛用来象征士大夫闲适的生活,与菊花同为中国画常见的题材。蕉石汲取李苦禅精髓,线条潇洒自如,苍劲有力,精炼的笔法更显画面的拙朴天真。有别于中国花鸟画细笔勾勒,此幅以中锋墨线呈现,阔笔 写意,极具骨力,颂吟出南宋故臣郑思肖诗中绝俗的菊花“宁在枝头抱香死,不曾吹落北风中”的高尚节操之情。蓄势用笔之下施浅彩淡墨相衬,以多层次渲染缓和硬笔锐气。受西方素描造型教育影响,画家细心观察物体姿态,得其神,再刻意脱开写实准确性,以大写意绘出。秉持中国花鸟应与西方艺术分歧的追求,画风继承了吴昌硕、朱耷、潘天寿等前辈技法,熔东西为一炉。潘公凯以独到的审美,丰富的表现手法,继承了弘扬当代中国画的使命。

更多来自 亚洲与西方二十世纪及当代艺术

查看全部
查看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