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节
丁雄泉
三名艺妓
压克力 纸本

来源
直接购自艺术家本人 美国 纽约 私人收藏

荣誉呈献

Eric Chang
Eric Chang

查阅状况报告或联络我们查询更多拍品资料

登入
浏览状况报告

拍品专文

二十世纪六十年代、七十年代之际,丁雄泉是纽约最炙手可热活力四射的艺术家之一。他吸引了趣味相投的收藏者和画商的注意。迁居纽约之前,丁雄泉最初在巴黎作画,作为眼镜蛇画派团体之一员为人熟知,他最终发展了其个人特征,那种生气勃勃色彩明艳的风格。 他高度表现化和大胆的表达在《多么灿烂的阳光》(Lot 436) 和《彩虹上的流星》(Lot 567) 中一览无遗。在这些非人物画作品中,丁雄泉探索着形式、色彩和速度的纯美学联系。作于六十年代晚期的《阳光》呈现了一个坚实的蓝色背景,变幻出天空和大海的夸张感,在此之上,印象主义的白色、黄色和粉色区域汹涌而来,又经由黑色的泼溅被标注重音予以强调。它们是对莫内的《睡莲》的联想和回忆,但却挣脱了再现性的桎梏,而是暗示了一种与自然和色彩的浑然合一的交融。与之相似,在纪念碑式的作品《彩虹上的流星》中,丁雄泉营造了一种微带辛辣的芥末色背景,有霓虹似的粉色和橙色纵贯其中,接踵而来的是黄色、绿色和紫色的幽径,仿佛行星带未消的残痕。正如他的朋友和同道皮埃尔.阿列钦斯基所写:「(丁雄泉)钟爱色彩飞溅,因为它们正是现实中的花朵。他画法流动,其后无所留痕,除了花朵,事实上就是那些色彩飞溅的痕迹。」丁雄泉循着自发性和表现的纯粹性作画,这正与杰克逊.波洛克的行动绘画异曲同工,但丁雄泉的绘画也同时扎根于来自物质世界的灵感启迪。其后一件名为《盛开的玫瑰》(Lot 564) 的作品可能主要是对物质世界的描绘性呈现,但它同时也是自然色和霓虹色鲜明对比的交响曲,是超越自然的色彩和自然令人心醉神迷的放大。 到了七十年代,丁雄泉的创作又重回他早年的人物主题,他利用人物主题进一步加深其对于形式的探索,甚至在看似最平淡无奇的构图中注入了他狡黠流于情色的感性体验。在《二女与粉红色马》(Lot 565) 一画中,机具男性气概的马,被画成了女人气十足的粉红色,这匹马主宰着画面,使整件作品充盈着一种难以言说的讽刺,让我们不禁联想到古代神话中的少女被上帝造访,而上帝总是以动物的形式呈现。 虽然丁雄泉不是普普艺术家,但是他日益耀眼和戏谑的用色,以及对性欲的热衷,正符合当时深受美国消费文化影响的艺术家的趣味风向。作品例如《三位女仕》(Lot 435) 或者《两女》(Lot 566) 以相对克制内敛的方式构思孕育而成,背景的深色调或者女子的服装与她们发间散落的花朵形成对比,裙装和扇子给构图平添生气。在其他作品中,主题难以言明的感官声色之欲被投向观众的眼波流转所唤醒。在作于1987年的水墨水粉作品《无题》(Lot 431) 中,画面中央的裸体女子站在她那些更为局促不安的侍女中间,有着梅.韦斯特般放荡不拘的自信坦然。在大尺幅的《三名艺妓》(Lot 434) 中,画中女子更是被描绘得前所未有地俗艳,构图被急剧地缩短,触目惊心的色彩和西瓜的隆起形状,在主题和用色上都强调了令人眼花缭乱的耽于声色和挥霍无度。 像韦塞尔曼一样,丁雄泉的画面中总画着一个斜倚的女子,他毫不隐晦地将古典画面中的土耳其宫女与当代杂志中的插页裸照,以及美国甚嚣尘上的性别化大众媒体文化相提并论。《一直等你》(Lot 432) 是这种风格的一个经典范例,画面人物晨衣舒懒,一丛花束,是惯例习俗中女性性别的替身,色彩的纵情绽放几乎压倒了整个画面,一只猫紧张地卷成一团,仿佛一个哑然的目击者。在其独一无二的大尺幅的纸面作品《女人和鹦鹉》(Lot 433) 中,斜倚的人物将她的注意力从恍恍惚惚的白日梦转向丁雄泉对感官愉悦的转喻再现的沉思。画面背景布满了更小的构图:孔雀,持扇的女子鱼纹缠身,色彩和花朵盛开绽放。主要人物与一只鹦鹉并置,而鹦鹉是处女贞操的一种传统的宗教象征。无论在诗歌、抽象画或是人物画中,性和视觉双关语在很多方面只是丁雄泉在各种事物中追逐扑捉的声色之愉、审美感受和幽默的一种延伸,这一切造就了他完全独一无二的艺术语汇。

更多来自 亚洲二十世纪艺术 (日间拍卖)

查看全部
查看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