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家故事:画廊东主辛烘圭

充满干劲的年轻韩裔藏家辛烘圭(Hong Gyu Shin)与佳士得分享了他13岁时投得第一件艺术品的经历,还有他对重新发掘被边缘化艺术家的热忱,以及致力展示具挑战性作品的作风

页顶图片:

辛烘圭身处纽约的公寓,身边摆放特里萨·布加、卡拉‧普里纳、杰克逊·波洛克和玛丽索·埃斯科巴的作品。照片由Shin Gallery提供。艺术作品:© Estate of Marisol / ARS, NY and DACS, London 2020. © The Pollock-Krasner Foundation ARS, NY and DACS, London 2020

Shin Gallery 于2013年在纽约下东区开业时,没有人相信这位儒雅的画廊东主年仅23岁,还在上大学。回首昨日,这位生于韩国的画商兼藏家亦坦承这是一次冒险:“我当时对售卖艺术品一无所知,甚至不知道原来要把画挂在视线水平。”

七年后的今天,这位年轻的创业家现已成为艺术市场举足轻重的人物,他常常都是拍卖会的焦点,也定期出席纽约和迈阿密的艺术展。

这位慧眼独具的年轻藏家尤其擅于重新发掘被遗忘的女性或少数族裔艺术家。他收藏的艺术品当中超过七成的作品均出自女艺术家之手,而他的Instagram Instagram帖文亦会介绍自学成才的非裔美籍画家帕维斯·杨(Purvis Young, 1943-2010)、波兰女权主义艺术家纳塔利娅·伦(Natalia LL,1937年生),以及丹麦前卫雕塑家索尼娅·斐乐·曼可巴(Sonja Ferlov Mancoba,1911-1984)等。

辛烘圭于2015年开设实验性质的展览空间,他称之为“策展游乐场”。在其中一场展览中,他把空间改造成为一家按摩院,展示1960年代维也纳行动派艺术家鲁道夫·施瓦茨科格勒(Rudolf Schwarzkogler,1940-1969)的作品,以及荒木经惟(1940年生)的摄影作品。这个名为“Salon de Mass-age”的项目吸引了纽约市的艺术爱好者们慕名而至,使这位展示挑战性作品的年轻画廊东主亦声名大噪。

辛烘圭的成功很大程度上源自他敬业乐业的精神、以及对学习艺术的渴望。他表示:“我会进行深入的研究,并走遍世界各地寻找吸引我的艺术家。”

2019年在Shin Gallery展出的作品(由上而下,顺时针方向):卡拉·普里纳《无题》,1951年作。油彩 木板,11.5 x 17吋(29.2 x 43.2公分)。卡拉·普里纳《无题》,1952年作。油彩 画布,40 x 31.5吋(100 x 80公分)。卡拉·普里纳《无题》,1950年作。油彩 木板,23.6 x 31.5吋(60 x 80公分)

2019年在Shin Gallery展出的作品(由上而下,顺时针方向):卡拉·普里纳《无题》,1951年作。油彩 木板,11.5 x 17吋(29.2 x 43.2公分)。卡拉·普里纳《无题》,1952年作。油彩 画布,40 x 31.5吋(100 x 80公分)。卡拉·普里纳《无题》,1950年作。油彩 木板,23.6 x 31.5吋(60 x 80公分)

他很享受发掘艺术家的过程,目前对意大利艺术家卡拉·普里纳(Carla Prina)尤为感兴趣。普里纳于1930年代创立科莫抽象主义艺团(Group of Abstractionists of Como)。“她与卢齐欧·封塔纳(Lucio Fontana,1899-1968)是好友,也与胡安‧米罗(Joan Miró,1893-1983)共用画室……由于她家境富裕,而且是女性,因此她的艺术生涯往往被忽视。” 辛烘圭介绍道,“她笔下的形态色彩夺目、自然浮动,应该让更多人来了解她的作品。”

辛烘圭也拥有最大批的格尔达‧韦格纳(Gerda Wegener,1885-1940)画作珍藏,她是跨性别艺术家莉莉·艾尔伯(Lili Elbe,1882-1931)的妻子,而艾尔伯则是2015年奥斯卡提名电影《丹麦女孩》(Danish Girl)的主角。辛烘圭认为韦格纳是艺术先驱:“她是十分出色、无畏无惧的女性,现在她开始获得肯定,实在是好极了。”

格尔达‧韦格纳(1885-1940) 《芭蕾舞者》,约1927年作。油彩 画布,14 ½ x 17 ½吋(35.6 x 43.2公分)

格尔达‧韦格纳(1885-1940) 《芭蕾舞者》,约1927年作。油彩 画布,14 ½ x 17 ½吋(35.6 x 43.2公分)

过去17年,辛烘圭收藏了大批不拘一格的馆藏级艺术佳作。他表示:“我收藏让我感到好奇的作品。” 他的收藏包括一幅浮世绘画家歌川广重(1797-1858)描绘东京日本桥风景的精致作品,而他在曼哈顿的公寓也放满了韦格纳和普里纳的画作,以及当代艺术家安德里亚斯‧艾蒙努斯(Andreas Emenius。1973年生)和王俊杰(1984-2019)的作品。佳士得将于7月10日香港 「ONE:现当代全球联合夜拍」 中推出已故艺术家王俊杰的一幅作品。

歌川广重(1797-1858) 《名所江户百景——日本桥雪晴》,1856年作。木刻版画 墨水 设色纸本,13 ½ X 8 ¾吋(34.3 x 22.2公分)

歌川广重(1797-1858) 《名所江户百景——日本桥雪晴》,1856年作。木刻版画 墨水 设色纸本,13 ½ X 8 ¾吋(34.3 x 22.2公分)

更令人惊讶的是,辛烘圭并没有任何艺术背景。如其所述,“我在蔚山的工业小镇出生,父母都是白手起家,专注于自己的事业。”

不过,他仍然记得小时候曾到庆州善载当代艺术博物馆(Sonje Museum of Contemporary Art)参观。“博物馆现在已经关闭,但在1990年代时,它曾经举办尚‧米榭‧巴斯奇亚(Jean-Michel Basquiat)安迪‧沃荷(Andy Warhol)的展览。”他回忆道。

13岁那年,辛烘圭第一次在拍卖会投得艺术品,那是由十九世纪日本浮世绘画家歌川国芳创作的木刻版画。“这幅作品让我想深入认识这位艺术家。” 辛烘圭说。

自此,他开始收藏后印象派和古典大师画作,当他其后赴笈美国升学时,偶然地走进了纽约切尔西一间画廊。“那里的氛围让人很不舒服,艺术品定价似乎也过高。我问为何一位年轻艺术家的作品会比图卢兹‧劳特累克(Toulouse-Lautrec)的作品还要贵时,没人能回答我。” 于是,他决心做得更好,“我知道自己能建立一间更出色和多样化的画廊。”

安德里亚斯·艾蒙努斯《肌肉记忆》,2018年作。压克力 油彩 签名笔 画布,60 x 70吋(152.4 x 182.88公分)

安德里亚斯·艾蒙努斯《肌肉记忆》,2018年作。压克力 油彩 签名笔 画布,60 x 70吋(152.4 x 182.88公分)

辛烘圭的不懈努力和抱负未有受到当前疫情的封锁措施影响,他更计划在世界各地开设多间博物馆和教育中心,让学生能学习艺术管理。他说:“我们必须打破普罗大众与艺术市场之间的障碍,目前市场仍然太保守。”

不过,这位经常周游列国的藏家目前安然地留在曼哈顿的家中。“过去数年我一直埋首于工作,这个艰难的时刻反而让我有机会停下来反思自己的目标,我对未来充满期待。”他表示。

相关部门

相关拍品

相关拍卖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