凱斯·哈林

美國壁畫及塗鴉藝術家凱斯·哈林(Keith Haring)的作品於1980年代初,以澎湃的活力席捲紐約的街頭與地鐵。 秉持「藝術屬於所有人」的信念,他的創作成為城市文化從邊緣走向主流的重要象徵。 「藝術即生活,」他曾寫道,「生活即藝術。」 哈林的藝術將街頭視覺語言引入藝術畫廊與商業領域。 他將高雅與流行文化有意識地融合,涵蓋從非法塗鴉到企業設計等多元範疇,開創出獨具一格的藝術風貌。

哈林於1958年出生於賓夕法尼亞州,曾於匹茲堡短暫修讀商業藝術。 1978年,他遷居紐約,進入視覺藝術學院(School of Visual Arts)深造。 在紐約,哈林融入當地的塗鴉及另類藝術社群,與尚·米榭·巴斯奇亞(Jean-Michel Basquiat)、肯尼·沙夫(Kenny Scharf)等藝術家一起,在畫廊與博物館的體制與精英主義之外進行創作。 他的首批作品,是以白色粉筆在紐約地鐵閒置廣告牌的黑色面板上繪製的塗鴉。 地鐵成為他的「實驗室」,那些原始主義風格、漫畫化的人物與鮮明線條,吸引了紐約市民的目光與想像。

哈林的藝術生涯僅持續了十多年,便因艾滋病相關併發症早逝,但他的崛起如流星般耀眼奪目。 由街頭傳奇蛻變為時代象徵,他筆下的吠叫小狗、嬰兒、愛心與舞動人形,成為八十年代的視覺標誌。 他的作品遍及柏林圍牆、Swatch 手錶設計及 Absolut 伏特加廣告等各大領域。 哈林承襲杜尚(Duchamp)、畢加索(Picasso)及杜布菲(Dubuffet)「原生藝術」(Art Brut)的精神,並於六十年代發展為波普藝術(Pop Art),將日常或亞文化的視覺語彙帶入藝術殿堂,讓藝術既屬於街頭,亦能進入畫廊、博物館與商店。

在安迪·沃荷(Andy Warhol)的鼓勵下,哈林於1986年創立了Pop Shop,販售印有其標誌性圖像的平價服飾、玩具、海報及各式商品,讓藝術真正走進大眾生活。 1988年,他確診感染愛滋病。 翌年,他成立了 Keith Haring Foundation基金會,致力資助艾滋病相關機構及弱勢兒童計劃。 哈林於1990年辭世。


瀏覽哈林之雕塑、繪畫及版畫作品

KEITH HARING (1958-1990)

International Youth Year

KEITH HARING (1958-1990)

A Very Special Christmas - 15 Christmas Classics

KEITH HARING (1958-1990)

Untitled (Vase Drawing)

Keith Haring (1958-1990)

Silence = Death

KEITH HARING (1958-1990)

Untitled (Hollywood African Mask)

Keith Haring (1958-1990)

Andy Mouse--New Coke

Keith Haring (1958-1990)

Untitled (Subway Drawing)

Keith Haring (1958-1990)

Untitled (Sept. 6 1986)

Keith Haring (1958-1990)

Untitled (Oct. 4, 1984)

Keith Haring (1958-1990)

12 Days of Christmas

Keith Haring (1958-1990)

Untitled (May 24-83)

Keith Haring (1958-1990)

Moses and the Burning Bush

Keith Haring (1958-1990)

Self Portrait

Keith Haring (1958-1990)

Untitled (Three Dancing Figures)

Keith Haring (1958-1990)

Untitled "Figure Balancing On Dog"

KEITH HARING (1958-1990)

Untitled (Drawings for Fashion Moda, New Museu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