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泰隆尼亞藝術家薩爾瓦多·達利於1904年生於菲格雷斯,是二十世紀最廣為人知的藝術巨匠之一。 他是超現實主義的領軍人物,以驚世駭俗的意象拼貼與夢幻般的畫面聞名,諸如融化的時鐘、鶴腿大象與龍蝦電話等。
達利最早的繪畫作品據稱為1910年在他年僅六歲時創作的風景油畫。 於馬德里的聖費爾南多美術學院求學期間,達利與前輩詩人加西亞·洛爾卡(Federico García Lorca)及導演路易斯·布紐爾(Luis Buñuel)結為摯友,並於日後合作拍攝《安達魯之犬》(Un Chien Andalou)及《黃金時代》(L’Age d’or)等經典電影。 達利早期畫作多受印象派、點描派及立體主義影響。
1926年,他首次前往巴黎。 第二次造訪時,在同為加泰隆尼亞人的胡安·米羅(Joan Miró)引薦下,達利結識了超現實主義團體,他曾在各種期刊上讀到過他們的活動。 達利被超現實主義者視為一位充滿創造力的新銳,並於 1929 年完全融入這個運動。 這段時期,他也深受弗洛伊德(Sigmund Freud)潛意識理論啟發。 將伊夫·唐吉(Yves Tanguy)神秘風景的繪畫語言,與家鄉卡達克斯(Cadaqués)的景象融合,達利創造出獨樹一幟的超現實視覺語言,充滿奇異變形與幻想意境。 在他最具代表性的作品《記憶的永恆》(The Persistence of Memory,1931)中,幾座融化的時鐘懸垂在幻景之中。 1930年代,達利持續實驗創新,最終發展出著名的「偏執-批判法」(Paranoiac-Critical Method)。
1929年夏天,達利於卡達克斯邂逅了日後成為其妻子、繆思及經理人的加拉(Gala)。當時加拉與其丈夫、詩人保羅·艾呂雅(Paul Éluard)一同探訪達利。 他在整個職業生涯中反覆描繪她,而加拉經常成為他視覺實驗的重要載體。 在此期間,達利與安德烈·布勒東(André Breton)及超現實主義者的關係日益緊張,最終於1934年被逐出該團體。
1940至1948年間,達利旅居美國,憑藉大膽的自我推廣策略,贏得巨大商業成功。 在此期間,他積極參與芭蕾舞及戲劇製作,設計舞台場景與戲服。 他還與華特·迪士尼(Walt Disney)及阿弗列·希區考克(Alfred Hitchcock)合作電影項目。 達利對商業的熱忱,令布勒東極為不滿,甚至以其姓名字母重新排列,戲稱他為「Avida Dollars」。
1945年原子彈爆炸後,達利積極吸納戰後新一代畫家的創新理念。 他對核物理、生物學及數學產生了興趣。 同時,他亦投身於基督宗教題材,將原子理論與虔誠信仰融合,創作出如《聖約翰十字架上的基督》(Christ of Saint John of the Cross,1951)等極具震撼力的宗教畫作。 1960年代,達利專注於「視覺探索」(recherches visuelles),深入研究幻覺與圖像感知的光學機制。
達利於1989年辭世,並將其遺產贈予西班牙王國及加泰隆尼亞自治區。 他長眠於菲格雷斯的達利劇場博物館(Teatre–Museu Dalí),該館於1974年創立,既是其藝術作品的殿堂,亦是其思想與個性的戲劇性紀念碑。 瀏覽薩爾瓦多·達利之版畫、雕塑、素描、珠寶及書籍
SALVADOR DALÍ (1904-1989)
Portrait of Mitzi Sigall
Salvador Dalí (1904-1989)
Moment de transition
Salvador Dalí (1904-1989)
Etude pour 'Le miel est plus doux que le sang'
薩爾瓦多·達利(1904 - 1989)
《維米爾之魂》
Salvador Dalí (1904-1989)
Chevauchée céleste
Salvador Dali (1904-1989)
Nu dans la plaine de Rosas
Salvador Dalí (1904-1989)
Chevauchée céleste
薩爾瓦多·達利
《塔上的騎士》
SALVADOR DALÍ (1904-1989)
The Birth of Liquid Anguish (Naissance des angoisses liquides)
Salvador Dalí (1904-1989)
Le chevalier de la mort
薩爾瓦多·達利(1904 - 1989)
《無題(利家特港的帆船)》
Salvador Dalí (1904-1989)
A Trombone and a Sofa Fashioned Out of Saliva
Salvador Dalí (1904-1989)
Port Lligat au coucher du soleil
Salvador Dalí (1904-1989)
Naissance d'une divinité
Salvador Dalí (1904-1989)
Les mille et une grâce des mille et un jours de l'Alhambra
Salvador Dalí (1904-1989)
Yang i Yin empordanesos (Ampurdanese Yang and Yin)
SALVADOR DALI (1904-1989)
Rhinocéros (recto); Etude pour Rhinocéros (verso)
Salvador Dalí (1904-1989)
Bouche mystérieuse apparaissant sur le dos de ma nurse
Salvador Dalí (1904-1989)
Adolescence
Salvador Dali (1904-1989)
Chevaliers en parade
Salvador Dalí (1904-1989)
Cristo del Vallés (Christ of Vallés)
Salvador Dalí (1904-1989)
Le triomphe de Tourbillon
Salvador Dalí (SPAIN, 1904–1989)
Piano Surréaliste
Salvador Dali (1904-1989)
Le mausolée d'Halicarnasse
Salvador Dalí (1904-1989)
Figure aux tiroirs
Salvador Dali (1904-1989)
Desert Landscape (paysage désertique), rideau de fond pour le décor une scène du film Spellebound (La maison du docteur Edwardes) d'Alfred Hitchcock
Salvador Dalí (1904-1989)
Décor pour Roméo et Juliette
薩爾瓦多·達利
《偏執傢私的誕生》
Salvador Dalí (Spain, 1904-1989)
Le profil du temps
Salvador Dalí (1904-1989) and Edward James (1907-1984)
Lobster Telephone (white aphrodisiac)
SALVADOR DALI (1904-1989)
Les trois grâces
Salvador Dalí (1904-1989)
Femmes aux papillons
Salvador Dalí (1904-1989) and Edward James (1907-1984)
Mae West Lips Sofa
Salvador Dali (1904-1989)
Allegory of Sunset Air
Salvador Dali (1904-1989)
Jeune femme dans un paysage
Salvador Dalí (1904-1989)
Sans titre
Salvador Dalí (1904-1989)
La reine Salomé
薩爾瓦多·達利(1904 - 1989)
《芭蕾舞者與死神頭像》
Salvador Dalí (1904-1989)
Personnages dans le désert
Salvador Dalí (1904-1989)
L'oeil du peintre
薩爾瓦多·達利(1904 -1989)
《飛翔、誘惑、愛與折翼》
Salvador Dali (1904-1989)
Allégorie de soie
Salvador Dali (1904-1989)
Trio féminin
Salvador Dalí (1904-1989)
Allégorie de l'âme
薩爾瓦多‧達利(1904-1989)
解體的犀牛
Salvador Dalí (1904-1989)
Profile of Time
Salvador Dalí (1904-1989) and Edward James (1907-1984)
Mae West Lips Sofa
Salvador Dalí (1904-1989)
Homage à Guimard I
SALVADOR DALÍ (1904-1989)
Vénus de Milo aux tiroi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