細節
傅抱石 東山逸致 設色紙本 鏡框 一九四二年作
題識:東山逸致。壬午 (1942年) 五月抱石戲寫於重慶西郊。
鈐印:抱石、新諭、抱石畫課
藏印:聽松書屋
來源:聽松書屋主人招曙東舊藏。
東山位於浙江上虞,相傳東晉謝安曾隱居於此,經常與王羲之等人在此彈琴、下棋、賦詩,人稱謝東山。謝安四十歲時出山從政,歷任桓溫司馬、吏部尚書等職。孝武帝時,位至宰相。謝安一生愛好文學,善於清談,不少文人墨客慕名遊於其門下。反映了當時知識份子消極避世思想。抱石先生通過長期的深入研究,運用簡潔的線條和素雅色彩來體會與展現歷史人物。《東山逸致》描繪謝安正在聆聽樂妓彈奏絲竹的景象。正面抱阮咸仕女,面容帶醉意,閉目沉醉於奏樂後的回味,而背向畫面的撫琴仕女,從身形、髮飾、及側面的細緻描寫,可得知是年青少女。閉目及背面的處理手法,極少見於傅抱石其他畫作,此幅鈐印“抱石畫課”,作於1942年,應是人物畫轉型的初期試稿,其後演變至1944年及之後描畫仕女的成熟時期,從此幅可看到傅抱石藝術成長的道路。
傅抱石先生作此畫時,國家正處於抗戰時期,國事日非。與當時不少知識份子一樣,抱石通過自己的手法來抒發對時局的種種錯綜複雜的情懷。畫家既欣賞謝安隱居山林放情丘壑的清高節操,又企盼陶淵明式的世外桃源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