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U JIANG
許江

葵園十二景之花田錯

細節
油彩 畫布
2005年作
出版
2006年「遠望.許江的繪畫」中國美術學院出版社 中國 (圖版,第166頁 (大開本);第174頁 (小開本)) 2009年《被拯救的葵園.訐江新作》浙江人民美術出版社 杭州 中國 (圖版,第186頁) 2010年「致葵園‧許江作品集」人民美術出版社 北京 中國 (圖版,第118頁)
展覽
2007年「遠望‧許江的繪畫」廣東美術館 廣東 中國2008年8月「拓展與融合—中國現代油畫研究展」秦皇島市美術館 河北 中國 2008年10月「拓展與融合—中國現代油畫研究展」中國美術館 北京 中國 2009年「被拯救的葵園:許江新作展」上海美術館 上海 中國 2010年「致葵園:許江作品展」浙江美術館 杭州 中國

榮譽呈獻

Felix Yip
Felix Yip

查閱狀況報告或聯絡我們查詢更多拍品資料

登入
瀏覽狀況報告

拍品專文

「有人講一切藝術趨向於音樂,但現在,我認為一切藝術趨向於詩。詩包涵了音樂的境界、文學的內涵,這裡不是指文學性的繪畫,而是指繪畫本身所有的詩性內涵。在我看來,許江的畫具有詩性的力量。所以他的畫中總有一份滄桑感,好像是在高山遠望,看歷史的滄桑,看遙遠的滄桑。他追求的是揭露人生的本質,他所呈現的是一系列研究性的作品。」— 吳冠中 許江生於1955年,1982年畢業於中國美術學院,1980年代末被選送到德國留學。出走西方,許江這一代中國人所面對的西方已是「後殖民」的西方,世界正在經歷全球化,「全球」、「本土」的界線錯綜糾結,彼此交融。同時,許江面對西方前衛藝術的新媒體試驗。種種的轉變,卻促使了許江的「雙重回歸,在思想上是從西學向傳統學養的回歸,就作品而言是從跨媒體的形態試驗,向著一種繪畫自明性的回歸。」這種「回歸」式的藝術旅程,延續了杭州國立藝術院創校人林風眠提倡「創造時代藝術」的精神,走上林氏所開闢的「國美之路」。 葵園對許江而言是意念中的「家園」。許江的畫是將心中萌發的葵園版圖不斷的向外輸出,他取遼闊和宏偉的構圖方式,完全是一個往返內在世界,繼而向外的推延。《葵園十二景》(Lot 1146)作於2004年至2006年之間。 「《花田錯》是《葵園十二景》的最後一幅。此時『十二景』已成規模,遠望中的傷園悲秋氣息已經舒緩,仿古抒懷的糾結卻言猶未盡。畢竟,懷古只是假借,傷時恰如轉注,真正要敘說的是荒原的真情。但那荒原並非一味荒蕪,那生命『盛墟』的驟然離去才是致命的悲涼。在那之前,荒野兀自疊錯著種種跡象,生滅有若同體,悲欣交集而來,那一往情深與萬不得已只若盤藿疊錯,令人目眩,又令人唏噓歎喟。原想調侃這花影糾錯的荒誕,心中卻難禁這般悠蔓而無垠的生命詠歎,結果成就了這眾神黃昏、天地凝情的氣象。荒誕難以生長,憂鬱卻在彌散,那荒原無盡的積郁終成了天地悠然的境象。」— 藝術家許江自述 《葵園十二景之花田錯》乃此系列重要創作,曾參與多個重要展覽。許江選擇了沉鬱的褐色,以渾然有力的筆觸,描繪一望無際的葵園。拔地而起的向日葵,並不向著太陽,卻朝著同一個方向,那個方向曾經是太陽升起的地方。盛放的葵花經過了夏天,脫盡了鮮黃、鮮綠的鉛華,秋天的老葵鍥而不捨地挺立。垂垂老矣的葵對葵子的呵護,讓一種逝去和未來並存,讓一種傷感和莊嚴並存。恰如中國本土文化面對全球化的巨輪,必須有解構重建的志氣,才可以活化、保留。看許江的畫,我們感到深遠博大、綿延不斷、堅忍不拔、歷盡滄桑,這些點點滴滴的看畫體會都是生命的體會,是藝術家試圖引導觀者進入歷史的空間,踏上家園之路。

更多來自 亞洲二十世紀藝術 (日間拍賣)

查看全部
查看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