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UE MINJUN
岳敏君

偶像系列 No. 3; 及 偶像系列 No. 6

細節
油彩 畫布
1996年作
簽名: 岳敏君
來源
Schoeni Art Gallery, Hong Kong, China Acquired from the above by the present owner
出版
1997年《8+8-1:15當代藝術家油畫選集》少勵畫廊 香港 中國 (圖版,第52-53頁)
展覽
1997-1998年「8+8-1:15當代藝術家油畫選集」少勵畫廊 香港 中國

拍品專文

以宏觀角度來回顧中國70至90年代經歷的20年歷史,我們可以大體地概括為:70年代末政治意識初步解禁;80年代文化開放;90年代經濟和市場全球化。從微觀的角度來看,人的心理狀態變化,也許比這些翻天覆地的社會經濟變化,來得更複雜,來得更深入。這種既複雜又隱藏的心理和生存狀態,成為了60年代出生的中國藝術家群相當特殊的時代記號,其中方力鈞、劉煒、岳敏君等在80年代末、90年代初,開始創作一種以「無所謂的,玩世不恭的」題材繪畫,以諷刺性手法成功捕捉此一時代的社會及人的發展進程。藝評家把他們的風格歸納為「玩世現實主義」。 「玩世現實主義」包含了「玩世」和「現實」。「玩世」是一種玩世不恭的生活態度,表面上無所謂,看起來很無聊,實際上包含了濃厚的諷刺態度來審視社會的狀態。什麼是「現實」?這就是藝術家個人對「現實」的理解。「玩世現實主義」藝術家通過反諷的創作手法,企圖讓讀者深思所謂「現實」的「真實」狀態。 岳敏君的肖像創作始於90年代初,大笑面最初是描繪藝術家自己和他的朋友,可見藝術家的出發點是自我生活圈內的所見所感。到了1993年,岳氏開始把多人物的肖像,簡化成只有自己的肖像。藝術家於1994年自述:「我想尋找一種新的現實,我個人的絕對的現實。」這清楚地點出,岳敏君所探討的「絕對現實」就是他個人的狀態,因為世界上沒有別的人比他更清楚自己的真實狀況,沒有其他題材比畫自己更具說服力。 在場景方面,岳敏君一步步把人物從早期作品中,如《發生在X樓的戲劇》中的特定場面抽離,人物開始放在藍色天空下,或是水中,或是空白、單一色調的背景中,就如創作於岳氏於1996年為「香港少勵畫廊十周年紀念展」創作「99偶像系列」組畫,藝術家在99幅尺寸相同的畫布上(每幅25 x 20公分),描繪自己緊閉雙眼、露齒大笑的臉。大部份的面孔佔據了整個畫面,雖然他們都是描繪藝術家一人,可是99幅獨立的面孔讓人們看清面部表情的豐富,儼如云云眾生相。「99偶像系列」放棄描繪人的肢體,是岳敏君首次以面部表情為主題的作品。同年,岳敏君創作一組共20幅的「偶像系列」,參展1997年香港少勵畫廊舉辦的「8+8-1:15位當代藝術家油畫展」。此「偶像系列」以較大的尺幅(每幅40 x 40公分),不單是描繪臉部,更描繪20個獨立的人體,試圖隔離自身畫像,尋求孤立的潛質。岳敏君的肖像繪畫從敘事性,走向非敘事性。藝術家刻意把肖像繪畫的故事情節拿走,集中把人物舉止和情緒演變成自己的藝術符號,運用人物形象的扭曲來再現、描述現實的荒誕。 「我覺得笑是比較沒那麼令人厭惡。我畫的人是哈哈大笑,還是放聲大笑,是嘲笑,還是狂笑,是面對死亡的笑,還是面對社會的笑。似乎每一種成份都有。笑就是拒絕思考,就是頭腦對某些事物感到無從思考,或者難於思考,需要擺脫它。」— 藝術家自述 (1994年) 《偶像系列No. 3》和《偶像系列No. 6》(Lot 2419)中,扭曲人體造型結合臉上僵硬的大笑容,產生強烈的視察效果。岳氏刻意誇張這個「笑」,可是越是要笑,就越不好笑;越是希望「沒那麼令人厭惡」,越是令人感到造作、荒謬。岳敏君的自畫像中荒誕的笑容,彷彿是人為了在複雜的社會「活著」而偽裝求存的生存方式,甘願把自己變成「傻瓜」、「愚者」。正如主張「道法自然」的中國老子思想中的「大巧若拙」,及後蘇軾演繹成「大智若愚」的待人處世之道。有時候,人們為了生存,必須學懂掩飾自己的實力和感受。岳敏君的笑臉正是一個很好的掩飾方法。

更多來自 亞洲當代藝術  (日間拍賣)

查看全部
查看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