拍品專文
羅中立回憶其創作來源曾表示,老實的農民總是吃虧,他要為這些被忽視的農民吶喊。就是這些深刻的個人體驗,以及對人性的關懷,賦予其作品豐富的情感。羅氏以細緻、周到、一絲不苟的手法,把苦澀凝重的農民生活深刻地表現,羅中立成名作《父親》就是這樣表現了人的沉重感。藝術家用高超的照像寫實主義技法,將農民的疾苦通過肖像畫表現出來。爾後,羅中立的畫作開始以粗獷的筆觸,充滿表現力地呈現勞動人民的生活實況,歌頌他們的辛勞。到了《大巴山系列》,羅中立更開始加入趣怪、幽默、弔詭的情節,把農民日常生活的點滴呈現觀眾面前。可見,羅中立對同一母題深入且多方面的研究,並在表現方式的探索過程的成果。《伐木》(Lot 119)中粗獷的黑線與短促的顏色筆觸推疊畫面的空間,伐木工人雙手提起斧頭,使勁地向樹木的底部砍下去,挺拔的樹木與工人的個子成對比,散發出永不放棄的堅毅精神。遠景中手抱孩童的女人,暗示了勞動人民為了家庭而辛勤地付出勞力的責任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