拍品專文
傳統水墨以物入畫,以中國古代的文人氣質為依託,是一種形而上的精神;而李津的繪畫與這種借物抒情的“清賞”和理想主義同出一脈卻也截然相反。李津筆下有活色生香的美食和形形色色的世俗,以人與物本質的形與神呈現生存的樂趣。
在慵懶隨性的筆觸中,這幅作品描繪著兩個圓頭圓腦的孩童吃魚的場面。正對面的孩子歪著頭注視著盤中蒸魚,雙眼圓睜,正要下筷,畫面生動童趣。而畫中其餘的空白處被滿滿的題字填滿,內容卻是關於蝴蝶的描述,語言與書法皆樸實童稚。恣意的筆法與和諧的用色中,藝術家灑脫自得的真性情也隨之流露。
以李津自己的話來說,他的作品是“家常主義”、“求近不求遠”的一種充實感。藝術家充滿日常感和享樂感的畫面,將屬於生活的樂趣與自得展露無遺。“俗到極致方成雅”,李津的作品便是在這種貼近生活的大俗中,轉換出了源於生活的情趣與美感。在傳統的水墨媒介中,李津以附著於這個時代的語言,表達著這個時代的人的精神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