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GUYEN PHAN CHANH (1892-1984)
Tholance-Lorenzi 私人收藏
阮潘正

檳榔小販

細節
阮潘正
檳榔小販
水墨 粉彩 絹布
1931年作
款識:阮潘正 (左上)
來源
現藏者之家屬直接購自藝術家本人

登入
瀏覽狀況報告

拍品專文

阮潘正的早期作品在1931-1932期間備受注目、廣泛報導及收藏,更被視為越南畫作中的佼佼者,甚至是該國藝術圈的象徵。他以細緻墨色填滿絲質畫布的作品,受多位法國著名藏家收藏,包括Sir Massé、 Dr Montel 、 Sir Morax還有本作品《檳榔小販》(Lot 15) 的首位買家Résident Auguste Tholance。 阮潘正於1892年7月21日出生於越南中部河靜省。自小受儒家學者父親教導,在父親逝世後,他靠一邊幫忙母親到市場賣畫,一邊出售即席臨摹照片的收入維生。他隨後於1922年轉往教授中文寫作,一年後自順化教育學院畢業,並於當地的小學任教。他是印度支那藝術學院(現今越南藝術大學德前身)首批學生中,唯一一位來自越南中部的學生。早於1928年,阮潘正設計的郵票成為法屬中南半島的首枚郵票。同期,在维特.塔迪及Nam Son 鼓勵下,他開始鑽研絲質繪畫。絲質繪畫的最大挑戰在於,當上了水粉及墨色的絲絹 一旦落到厚紙上,便無法再做修改。這特殊技法,連同畫漆用色的技巧,成為越南藝術家對國際藝壇的兩大貢獻,而阮潘正則是眾多從事絲質繪畫的藝術家當中最受注目的一位。 阮潘正39歲時,在離開河內藝術學院一年後完成《檳榔小販》。 他的得意門生包括黎譜、梅忠恕、黎文第和阮祥叁,之後卻因年齡差距,在藝術創作上分各自發展出不同的天空:當年輕一輩都往當時有世界中心之稱的巴黎發展,阮潘正的生活和藝術則仍以越南的人民和土地為中心。 《檳榔小販》充份展現阮潘正的繪畫天份。他透過畫作描繪越南平民簡單且輕鬆的生活,如市民在做小買賣或一些日常瑣事。觀者不妨把其日記的節錄連同畫作一起細細品味: 「我常在日出時份沿著河道慢走,到外面開始作畫的一天。有一次,我在途中遇到一個正在河邊洗菜的小女孩。她的白襯衫、黑長褲在清晨的霧氣之間變得若隱若現,那真是像夢般美的景象,如夢如詩的畫面一直以來是我的最愛。」 畫中擺攤者頭上的配飾或是大籃子,沒有誇張的裝飾,就只有越南當時最普及和傳統的木刻,這正是阮潘正將強烈之用色風格應用在特定主體上的最佳例證。他以棕色為主調,再配合墨色筆觸,突顯人民衣衫與背景及器具之間的對比,替作品帶來一種微妙的和諧。 以上強烈而平衡的風格是他畫作的最大特點之一。他在本作品中成功連結右方三角架上的水管以及左方的蔞葉果刮刀。互相對抗的形態開創了三角視點,讓畫中大小不一、滿載檳榔果實和蔞葉的箱子逐漸變小。箱上秀麗的中國畫法筆跡讓觀眾一窺阮潘正對卓越與完美細節的堅持。 1933年後,因不獲河內藝術學院續聘,阮潘正回到故鄉。他開始推銷自己的作品,並在河內房產銀行和SADEAI (Société Annamite d’encouragement à l’art et à l’industrie )裡舉辦作品展,並獲得早期法國收藏家們的青睞。在雕塑家Evariste Jonchère 1937年接任逝世的Victor Tardieu出任該院院長後,阮潘正更加刻意疏遠這個他曾經服務的學府。1945年,他不單成為河靜省國家文化委員會的立法委員,同時亦投身獨立戰役,包括繪畫宣傳品及海報 (包括 《破壞西貢監獄》和 《燒毁Thi Nghe火藥庫》)。至1955年,他獲邀於河內藝術學院演講。 阮潘正於1984年11月22日於河內逝世。至1996年,他獲越南社會主義共和國頒發最高榮譽的「何志明文化藝術獎」。 曾在1929年擔任法屬印度支那總督、1930-1937年間擔任駐河內大使的Auguste Tholance 收藏的《檳榔小販》,來自Tholance-Lorenzi 家族的越南畫作收藏. Auguste Tholance及其家人收藏了大量的20世紀越南藝術大師的作品,阮潘正及黎譜的早期畫作皆名列其中。 (由越南藝術資深顧問Jean-François Hubert撰文)

更多來自 亞洲二十世紀及當代藝術 (晚間拍賣)

查看全部
查看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