細節
前川強
Yoko no Mitisu no Sen
綜合媒材 畫布

1963年作
款識:前川強 Tsuyoshi Maekawa 1963 (畫背)
來源
亞洲 重要私人收藏
出版
2012年《具體:日本前衛18年的軌跡》國立新美術館 東京 日本 2013年《前川強個展》白石畫廊 東京 日本 2014年《前川 強》河﨑晃一、平井章一、 Axel Vervoordt合著Axel Vervoordt 及 Mary Vervoordt基金會出版 比利時 (展覽場景黑白圖版,第32及35頁;展覽場景彩色圖版,第35頁)
展覽
1963年11月「前川強個展」具體美術協會 大阪 日本 2012年7月4日-9月10日「具體:日本前衛18年的軌跡」國立新美術館 東京 日本 2013年7月「前川強個展」 白石畫廊 東京 日本

登入
瀏覽狀況報告

拍品專文

畢業於關西學院大學文學部的嶋本昭三,是「具體藝術協會」的創始會員,在學期間曾經跟隨吉原治良學畫,全程參與歷屆展覽。他最聞名的創作行為就是將顏料裝在瓶子裡,以自製的小型加農砲射擊,顏料在畫布上爆裂濺散;或是從小型直升機灑下顏料,他的這種創作方式頗富表演特色。據稱這種行動表演藝術有部分是源自廣島、長崎被投擲原子彈的啟迪,但其實這種創作形式較合乎「具體宣言」所主張的「藝術家的精神並不是試圖改變物質,而是讓物質呈現本身的特質。」 當西方抽象繪畫停留在油料、水彩與鉛筆間,嶋本昭三已多方嘗試不同的媒材,作為內心情緒的出口。創作於1993年的《無題》Untitled(Lot 70),以瓷漆潑灑在碎玻璃上,運用瓷漆乾掉後極為堅硬且帶光澤的特性,讓畫布充滿獨特的視覺衝擊,碎玻璃的拼貼帶出雕塑般的質感,產生與平面繪畫全然不同的美學。而色彩表述,也是讓物質呈現本身特質的最佳途徑之一。藍與紅皆為色彩三原色,純色的表現張力直接且濃醇,也是自然界中最震撼人心的色彩組合(圖1) 。《無題》中橫跨畫面將近七成的藍與紅皆為色彩三原色,純色的表現張力直接且濃醇,兩兩相乘後產生更激烈的視覺碰撞。右下方留白的畫布延伸觀看時的目光所及的深度,配上自由潑灑、四處噴濺的線條與油彩,嶋本昭三將色彩的物質特性完美展現。 同樣是吉原治良的學生、具體藝術協會另一位成員前川強,是畫派中年輕一代的藝術家,參加過第8屆以後的具體展覽。他1960年代的抽象畫作結合了潑灑、濺滴、染漬等技巧,使畫面增添了較多的層次變化,呈現即興與歷程的美感。與第一代的「具體」藝術家相較,他展現更為豐富的形式變化與細膩的美感表現。以1963年的《Yoko no Mitsu no Sen》(Lot 71)為例,除了畫面中間的填入圖樣外,整個畫布上找不到其他與直線相近的線條,藝術家利用粗細、色彩、形式皆不相同的弧形,精心安排了一場充滿律動的抽象饗宴。雖然沒有《無題》那種姿態繪畫獨有的大開大闔氣勢,《Yoko no Mitisu no Sen》卻顯得和諧、內蘊且相當飽滿。質感光透稀薄的翡翠綠色與鵝蛋黃,更加凸顯低調的質感,在具體化派中獨樹一格。前川強的創作形式是以抽象居多,但他對色彩的運用偏愛較為柔和的中間色調,頗有日本的傳統色彩韻味(圖2)。

更多來自 亞洲二十世紀及當代藝術 (晚間拍賣)

查看全部
查看全部